經濟學家趙曉:金融危機背後可能是美國文化危機
    2008-10-16    作者:李玲    來源:中國青年報
    美國股市的反彈僅僅持續了一天就畫上了句號,更叫人關心的道瓊斯指數上下限幅超過了700點。有分析人士認為,看來,對救市之後美國經濟的走勢,市場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俗話説,救急不救窮,很多人擔心各國緊急救援雖然暫時能夠減緩金融風暴的衝擊,但是如果因此背上沉重的財政負擔,將會引發更為嚴重的隱患。
    “美國政府的做法,包括全球各個國家政府的做法,我認為是可以理解的。”今天,北京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教授趙曉認為,更深刻的問題是,表面看到的,是美國的經濟危機,背後可能是美國的文化危機。
    他説,美國花40年時間教會他們的清教徒考慮負債銷售,説明今天美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跟過去已經有很大差別,主要表現在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以及不負責任的消費。但美國自己的儲蓄率太低,完全靠美元霸權維持運轉。中國有句話,“出來混總要還的”。本次華爾街金融危機,就意味著對美國生活方式的挑戰。
    那麼,美國的這場危機引發了全球危機,也開始影響到美國的實體經濟,汽車行業是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為什麼倒下的第一個不是汽車業呢?
    汽車行業在美國這樣的國家,很大程度上也已經變成了金融行業,其消費或者出售,主要依靠消費信貸,而不是傳統意義的賣車及汽車售後服務。美國很多大的汽車廠商獲得60%至80%的利潤,是通過汽車金融得來的。
    這段時間關於是否救市的爭議不少,很多經濟學家提出,我們在説美國問題的時候,包括美國媒體和我們的媒體在內,救市這兩個字形容不完全準確。救市是一種效應,但是其實是,政府扮演一個投資者的角色,拿納稅人的錢做投資。當危機過去,很可能這些投資會為納稅人賺到錢。由此借鑒,如果我們拿一些納稅人的錢完成中國股市的價值投資,是否會有更好的效果?
    趙曉認為,應該考慮這樣的可能。當年的香港政府,曾經跳到市場裏面購買大量股票,投資到基金,近期美國政府也跳到市場,挽救金融機構,同時也挽救整個金融危機。
    趙曉分析,開始看到的金融危機是虛擬危機,然後逐漸會看到實體危機。開始,我們看到在美國爆發的危機,接下來會看到歐洲和日本的危機,然後我們會看到危機會從發達國家延伸到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跟發達國家關係密切的新興市場經濟。另外,我們還會看到從一些表層的金融危機延伸到更深層次,比如説國際金融體系、國際貿易體系,乃至國際經濟增長的模式,背後都顯示出它的危機。
    至於對策,估計美國可能會進一步減稅刺激消費;也有可能美元進一步貶值,刺激美國出口;還有可能繼續擴大政府的財政赤字,讓美國經濟渡過難關。增加對窮苦人的補貼,民主黨更容易採取這樣的政策。
    美國一本雜誌刊登了1929年出現經濟危機時的一張照片,上面寫著,世界上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比美國的生活方式更好。本次金融危機發展到現在,尚未有美國的官員或者經濟學家公開&&,美國要放棄以前的生活方式。趙曉同意,這恰恰是一種諷刺。
    本報北京10月15日電
  相關稿件
趙曉雷:給小企業創造便宜的經營條件 2008-09-12
趙曉:“流動性過剩”只是假象 2008-08-22
趙曉宇被任命為亞行副行長 2008-08-15
牛刀:單挑趙曉再設賭局 2008-07-28
趙曉:啟動第三次土地革命正當其時 200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