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在新醫改推動行業發展中受益
    2008-10-15    作者:馬霏霏    來源:中國證券報
  醫療衞生體制改革是一場深層次的改革,不僅給醫藥和醫療産業鏈條各個環節帶來了衝擊,而且改變了醫藥産業發展的模式。
  國家基本藥物將享受政策利好,相關指定普藥生産企業將優先受益
  為了配合新農合和社區醫療服務的開展,扭轉藥價高企而優質廉價藥物在生産和消費終端消失的現象,國家大力推行基本藥物制度,未來對目錄中的産品,實行“定點生産”、“統一配送”、“零差價銷售”的模式。
  我們認為,作為新醫改方案的一部分,未來國家必將&&更多鼓勵政策,普藥價格無序競爭的狀態將被打破,市場將向具有品牌和規模優勢的大型企業集中,這些企業將借力政府採購擴大市場佔有率並實現規模效益。預計上市公司中如雙鶴藥業(降壓零號等多個品種)、恒瑞醫藥(環磷酰胺)、華北制藥(注射用青霉素等多個品種)、海正藥業(表阿黴素)、中新藥業(速效救心丸等多個品種)、天士力(復方丹參滴丸)、同仁堂(多個品種)、雲南白藥(雲南白藥膠囊等多個品種)、東阿阿膠(復方阿膠漿)、廣州藥業(消渴丸)等大型企業都將在基本藥物目錄的産品上有所斬獲。
  政府加強監管和鼓勵創新,專科用藥加速優勝劣汰,具有研發、品牌和率先完成産業升級的優勢龍頭企業將優先受益
  在新醫改的過程中,政府的醫保政策明確指出,基本醫保基金要重點保障大病重病;從新農合基金在2007年前三季度的支出構成和受益人次構成中也可以看出,有84.7%的基金流向了住院補償,惠及9.8%的受益人,而惠及84.9%的受益人的門診補償支出卻只佔到13.4%;從住院病人分病種治療費用構成可以看出,循環系統和腫瘤等慢性病和特異性疾病的病人數量並不是最多,但治療費用支出比例確是最高。這些充分表明醫保基金支付的比例最大的還是住院和重大疾病,相關專科用藥將獲益。
  我們認為,具有質量保證和研發、品牌優勢並且體制機制靈活的龍頭企業將最先受益。建議關注恒瑞醫藥、通化東寶、天士力、華蘭生物、上海萊士等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
  新醫改促進醫藥商業加速整合,具有網絡優勢的龍頭企業最先受益
  從行業特點和市場情況看,醫藥商業已經具備了整合的基本條件,在過去的兩年中,優勢的商業企業已經開始進行內部資源配置優化和整合,並且提升了運營效率,內部整合初步完成後,這些企業現在又開始對外擴張和尋找同國外商業企業合作機會。從行業集中度看,2003年以來醫藥商業的行業集中度逐年提高,2006年醫藥商業的集中度已經達到了19%,遠高於醫藥製造業的集中度,預計未來在新醫改政策的推動下將呈逐年提高的態勢。
  我們認為,未來醫藥商業企業的發展方向是從區域性壟斷到全國布局,從內生增長到外部並購,形成規模化、渠道高效的物流配送網絡,在這個過程中將是優勢的龍頭企業強者恒強。建議關注國藥股份的投資機會。
  新醫改利好中醫藥發展,具有品牌、産品資源優勢的老字號傳統中藥企業和具有研發、創新優勢的現代中藥領軍企業將最先受益
  新醫改特別強調“堅持中西醫並重”,把中醫藥作為推進醫療衞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首批社區農村用藥基本目錄和即將&&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中成藥品種佔到了相當的比例,這些都表明政府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態度。中醫藥走上規範和創新之路是産業發展的必然。
  我們認為,具有品牌、産品資源優勢的傳統中藥企業和具有研發創新優勢的現代中藥領軍企業將最先受益。建議關注傳統中藥企業同仁堂、雲南白藥、東阿阿膠,現代中藥生産企業天士力、康緣藥業等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
  “預防為主”利好預防和診斷性生物製品,具有技術和規模優勢的生物製品生産企業將優先受益
  “堅持以預防為主”是新醫改的一個重要方針,其內容包括既要非常重視重大疾病(包括傳染病)的救治、防控,也將加強對癌症、心腦血管病在內的慢性病防控。為了配合這一目標的實現,在今年2月18日衞生部正式發布《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將現有免疫覆蓋疾病數目從現在的7個擴展到15個,使我國成為世界上計劃免疫覆蓋病種最多的國家,政府預計在未來幾年持續投入100億元以上資金支持計劃免疫。此外,由於診斷和預防是緊密相關的,為此國家特別在《生物醫藥産業“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疫苗和診斷試劑專項産業化。醫改對疾病預防需求將給預防和診斷性生物製品企業帶來發展機遇。
  我們認為,在這一領域具有技術和規模優勢的企業將最先受益。建議關注疫苗生産的龍頭天壇生物,預防診斷試劑生産的科華生物、達安基因等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
  “加強農村和社區醫療衞生體系建設”將利好醫療器械領域,具有技術領先優勢的生産企業將最先受益
  “加強農村和社區醫療衞生體系建設”的方針是新醫改方案在醫療衞生體系建設領域所明確提出的。由於對基層醫療機構常年投入不足,導致了醫療設備陳舊和落後,在此方針指引下,農村和社區等基層衞生院的建設投入力度勢必會逐步加強,設備也將得到全面的更新換代。
  在這個過程中,具有技術領先優勢的生産企業將最先受益。建議關注上市公司中生産消毒器械的新華醫療、低端X儀的萬東醫療和手術器械的上實醫藥等。
  相關稿件
新醫改不能只在公立醫院兜圈子 2008-10-15
新醫改方案需要“通俗版” 2008-10-15
新醫改方案緣何諱言讓人人都看得起病 2008-10-15
不妨讓新醫改在爭議中慢慢變老 2008-10-15
新醫改應兼顧政府主導和社會作用 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