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華爾街風暴]有條件的中國企業該出手時就出手
    2008-10-14        來源:CCTV.com

    摩根史丹利公司中國區的首席經濟學家王慶

    主持人:今天我們演播室請來了摩根史丹利公司中國區的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先生,王慶您好!首先請問一下今天為什麼A股勢頭恰恰跟全球股市相反,當全球股市大漲,創新有史以來最大漲幅的時候,我們A股卻偏偏下跌?

    王慶:這説明相當意義上來講,中國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影響他們的力量和因素是不一樣的。比如説一定程度上,為什麼中國股市在下跌,反映投資者對本星期和下星期公布數字&&擔憂,表明經濟進一步放緩,從這個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但是國際投資者一系列的政策反映,大大地提升了投資的信心。

    主持人:當時美國救市計劃宣布之後,當時中國股市A股反映跟全球反映不一樣,如果要我們用數字來概括一下,影響目前中國A股走勢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國內是對於中國經濟基本面未來的判斷,國際目前金融風暴的走向。金融風暴走向,在影響A股市場所佔的比重,是不是現在需要20%到30%,這個判斷準確嗎?

    王慶:我同意這樣的判斷,我們中國國內的投資者關心金融風暴的影響,主要是關心金融風暴可能對周邊經濟體實體經濟造成影響,使經濟造成放緩,從而造成中國出口受到影響,引起一系列的經濟內部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關注金融風暴的影響。實際上金融風暴對中國經濟直接影響有限,我們有資本賬戶的管制,資本流動受到限制。

    主持人:現在連線中央電視台歐洲中心站的記者李慶慶,請她給我們介紹一下開盤的最新情況。

    李慶慶:今天歐洲各大股市呈現了昨天的井噴勢頭,一開盤就上揚了4%以上。截止到剛才十分鐘之前為止,滬市一百指數上漲了5.22%,德國EAS上漲4.68%。

    主持人:昨天我們也聊到英國政府&&370億英鎊,增加銀行注資措施,加上股市開始出現曙光,英國媒體説出現了拐點,我們已經開始反彈了。

    李慶慶:是否出現拐點,不是開始反彈,媒體還沒有那麼樂觀,不管怎麼説,這一輪歐洲政府集體出現救市措施,總金額高達兩萬億歐元以上,得到歐洲媒體廣泛關注,我們看英國出版主要報紙內容,金融時報以整版篇幅報道歐洲各國&&金融救援計劃,每個國家金融救援款項都以10億歐元來計。另外根據今天金融時報的評論説,儘管英國政府對銀行採取了國有化的措施,但是國有化的措施,為了拯救自由市場經濟,金融時報在最後肯定説,領導們的早發是對的。另外泰晤士報的著重點稍有不同,更多關注到英國的四位商業銀行主要負責人的高管被迫離職的消息,這因為他們經營不善導致金融危機,他們要承擔一定危機。而且文章也以大篇幅報道當時三大銀行與英國財政部進行談判,來商討救援計劃具體措施的內容。

    在衛報的頭版,一大幅照片,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一種心情,在經歷了一週大幅下跌以後,人們終於見到了曙光,這就是感到窒息的市場有了空隙。還有一大篇幅報道歐洲集體&&救援計劃,標題是現在離深淵遠了一點,提到令人高興的原因和令人不高興的原因,一些不稱職的高管他們離開,另外由於政府為貸款提供擔保,好像銀行穿上防彈衣,對於納稅人來説,由於政府的注資不是白給,納稅人通過注資優先股和普通股的方式,對納稅人金錢有保障,英國政府注資優先股有12%的收益,普通股有10%的收益,使得納稅人的錢不至於打稅票,三個值得高興的原因。

    有兩個值得憂鬱的原因,英國實行兩個不同銀行機制,比如像匯豐銀行,他們實行是自由市場銀行機制,銀行經營者以追求利潤作為目標。另外國有佔大股份的銀行,他們會跟政府政策的主導,更多傾向於中小企業和一些個人貸款,個人房産貸款的個人。這兩者銀行機制會不會銀行運行,有待觀察。另外像RBS,皇家蘇格蘭銀行根據政府的要求,他們今年在若干年內都不會再有現金的利息分紅,怎麼能給這些股東更大的激勵,所以這也是一個問題。另外政府將向銀行派駐,作為政府代表的董事會成員,如何與銀行高管能夠互相磨合,具體的運作,這也是人們值得擔憂的原因。最後一個原因可能實體經濟放緩,英國有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官方意義上説,英國經濟出現衰退跡象。

    另外《衛報》還登載了問文章,昨天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爾?科雷格曼,他以大篇幅文章公開表揚了英國首相布朗他&&銀行救市計劃,他認為在各國政府對金融危機好像束手無策的時候,英國政府能夠站出來&&這樣一個救市計劃,而且及時採取行動。他認為這個救市計劃直擊要害,所以他認為這個救市計劃引領整個世界的潮流,使得美國在今天晚些時候將&&英國版的救市計劃,他認為應對目前金融危機有一定幫助。

    主持人:剛才拿報紙給我看,我桌子上有中國日報,日報上有一個法蘭克福信息員的表情特別生動,旁邊有一段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總裁凱恩説,這場危機最可怕的時候在我們的身後。這種判斷在英國媒體上是不是很普遍,目前股市上所體現的勢頭會持續下去。

    李慶慶:現在很多人認為的確出現了一些回暖的趨勢,是否能夠繼續持續下去,我覺得還有待於進一步地觀察。而目前投資者表現出來的樂觀和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謹慎的樂觀和謹慎的信心。很多專業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不能説市場信心完全恢復,我們需要一段時間,比如説在昨天報紙上,希望週一的暴漲能夠成為一種分水嶺,後來還會發生什麼很難説。因為美洲銀行的分析文章這樣説,在一個危險的開始之後,歐洲各國終於有了一個一致的行動,而各國採取行動的力度和信心,説明這個行動有影響力,指昨天歐洲股市井噴。還有銀行分析師這樣説,他認為昨天一幕是故事第二回,好像政府採取行動,我們要看故事第三回。

    主持人:金融方面最可怕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剩下是金融危機對實力經濟産生影響,會不會持續産生壞消息。

    李慶慶:因為在英國一些中小企業能夠看到實體經濟衰退的因素,從經濟數字表明,連續兩周數據已經進入經濟衰退。通過一些金融機構的裁員,很多人難以找到工作,一些中小企業體會到經濟嚴重,感覺到冬天的來臨。我前兩天見到中餐館的老闆,他説他的營業額開始明顯下降,特別在周末的時候下降20%以上,原來一些金融機構在餐館裏訂購的聖誕節的宴會被取消,中小企業和個人已經感到自己經濟上持緊,未來的希望不會那麼好。

    主持人:謝謝慶慶。

    主持人:我們繼續與摩根史丹利中國區的首席經濟學家王慶的討論。剛才訪談當中提到這張報紙和照片,歐洲交易員大笑的形象,非常開心,終於看到了曙光。摩根史丹利的股票,剛剛大漲87%,今天您走進辦公室的時候,迎接您的同事,不是大笑也是長舒一口氣。

    王慶:這樣的發展非常振奮人心,一定程度上反映整個市場,對整個金融系統終於開始恢復信心,反映了對整個全球各國政府一致行動政策決定,投了一個信任票。從這個意義上説,也許這個危機最黑暗的時刻已經過去,向前看,至少短期內是少可能會繼續復蘇。

    主持人:我們看到摩根史丹利與日本三菱交易基本完成,你擔不擔心你的老闆會是日本人?

    王慶:對於我們員工來講,公司最終的發展,最重要公司團隊能夠保持傳承的競爭力,從我們角度來講,一個公司的健康發展和穩定市場環境,是對公司最有利的。

    主持人:我們楊老師也提到,日本的企業認為是歐美國家的一部分,是離歐美國家最近的,他們收購華爾街對他們來講早有準備,意料之中。目前情況繼續下去,你們會不會看到華爾街出現風潮,日本企業去華爾街,華爾街大部分金融機構都有相當部分日本公司在持股。

    王慶:這種判斷有點過早,這是個別的交易。華爾街之所以出現華爾街,這是一個很深刻的背景,這是美國制度的靈活性。從這個意義來講,一些企業積極地購買華爾街企業,反映他們對美國金融系統的信心還存在。

    主持人:説到日本還會聯想到中國,摩根史丹利也聽到一些傳説和消息,中國相關機構和銀行,可能摩根史丹利曾經討論過,資産上的一些交易,你覺得中國的機構應該怎麼辦?

    王慶:很多人都説現在的整個投資環境比較好,因為很多的資産是比較便宜。為什麼會變得便宜?很重要的原因私人投資者不敢投,即使有價值也不敢投,因為擔心流動性的問題,擔心會受到擠兌等等這些因素,即使認為有價值。這種情況下,企業有資金,又不擔心流動性問題,這種情況下出手將會買到有價值的資産。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果中國企業,尤其擁有大量資金,同時又不擔心有融資困難的企業,這時候出手機會比較好。

    主持人:依然存在,而且時機還可以。如果前天買昨天賣,就可以大賺一筆。大家可能忽略一個事實,隨時暴漲87%,摩根史丹利的股價離這場風波之前還相差很大。

    王慶:整個市場變化非常大,我們看到危機過程可能是最黑暗的過程結束,畢竟我們在危機過程之中,及時向前看,危機最黑暗的時候過去,向前看,全球經濟仍然面臨繼續放緩,甚至出現衰退的過程,整個對市場的下行壓力還是存在。

    主持人:目前的股票還是便宜,資産還是相對便宜,還是很好的機會,如果做了凈值調查,該出手還是出手。

    王慶:相當程度上這是信心的恢復,流動性問題,資金問題沒有解決,很多企業仍然面臨資金問題,即使想投資還要擔心會出現其他一些情況,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説,正因為出現市場不能對市場定價,使市場變得比較便宜,這是市場失靈,一些大的投資者,像巴菲特這樣的投資者,買到一些資産,冒一些風險,買到資産是一個相當合理的價格。

    主持人: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股市的反映,為什麼前一段時間美國救市計劃通過的時候不是很明顯,而這次歐洲計劃通過之後反映如此明顯,是不是還是因為歐洲反映代表全世界共同的態度,各國聯手,而不是美國一個國家?

    王慶:我們面臨是全球危機,需要全球協調的政策反映。實際上歐洲採取這些政策,是在七國集團發表五項聲明當中,是具體貫徹執行。應對全球危機,我們現在有了各國主要政治當局的行動,所以以歐洲,包括美國甚至日本等等一系列的政策當中,都做出了非常強有力的及時的政策反映,這給市場一個強心劑。

    主持人:稍候我們將繼續與摩根史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討論,我們的節目繼續進行。

    主持人:説到歐洲這次救市計劃,我們看到很多鉅額數字,要問一個問題,他們哪來這麼多錢,是不是還得依靠發債和通貨膨脹?

    王慶:的確就像你説的這是一個近似天文的數字,實際上不是真金白銀,是政府的承諾。這反映在前危機狀態下,投資者信息卻失的情況下,需要建立信心。大規模救助計劃,一定程度上,甚至不惜矯枉過正起到效果,可能會體現政府債務水平上。如果政府債務水平不能持續下去,只能靠印鈔票解決問題。一定程度上,政府比如説對各個銀行的注資或者直接投資,可以把它看成是借債,不如説是一種投資。等到危機緩解之後,市場秩序正常化以後,政府還可以把資産重新出賣。很可能到最後政府是掙錢的,而不是必然借錢而大吃大喝花出去。

    主持人:美國也是這樣,政府代表納稅人,讓納稅人做一些投資。

    王慶:政府不這樣做,對整個經濟系統的影響,對整個經濟的影響,對普通納稅人老百姓的影響更深遠,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説兩害相全取其輕。

    主持人:這是否以在暗示我們,一方面受美國的波及,也是存在一些結構性的問題,有一些國家尤其如此。

    王慶:歐洲國家出現泡沫不比美國差,比如説在愛爾蘭,甚至南歐一些國家,他們泡沫情況更嚴重。另一方面,之所以歐洲法人表現出的力度比美國大,也反映了正當局已經認識到過去個案處理方式已經不能解決這種系統性的危機,所以這放映政策方式的變化,要宣布大規模救助的措施,來提升市場信心,這最關鍵,因為已經演變成系統性的問題。

    主持人:説到歐洲可能會印鈔票,美國會印鈔票,我們可能會面臨一個問題,一些貨幣的貶值,甚至可能是歐元。我們中國持有最大的外匯初步,如此依賴出口,需要原材料和能源,我們應該做什麼準備?

    王慶:從短期來看,這些救助本身是幫助金融系統穩定,幫助經濟走上一個健康軌道,短期內政策措施非常有益。如果這些政策措施失敗的話,結果這些債務成真正意義上的債務會發鈔票,長遠來講,我們不排除對貨幣貶值的風險,産生對大眾商品價格上行的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説,如果當時講這種可能性,如果美元歐元出現大幅度貶值,引起的通貨膨脹,我們中國就要有一個相應的反映。比如説人民幣匯率的調整,這在短期內不是一個問題,全球經濟面臨的問題,更多是一個經濟穩定的問題,金融體系穩定的問題,甚至未來會面臨一個通縮的問題,而不是一個通脹的問題。

    主持人:剛才我們也看到中國平安投資富通,目前來看慘痛的損失,我們注意到中國平安目前&&,在近期之內不會考慮收購海外資産,你覺得這是不是有點因噎廢食。

    王慶:這場危機來勢之大,影響之大,很多人沒有預料到。回頭看很多事情可以做好,向前看處在危機狀態,出現系統性的危機,很多公司的資産,資産價格表現可能跟公司業務本身沒有關係,因為系統傳染的影響,使資産價格變得非常便宜。危機中也有投資機會,尤其對投資者有大量雄厚資金,短期內不會面臨投資性風險的局面,反而會創造很多機會。現在資産在賤買。

    主持人:不能因噎廢食這個觀點應該被更多中國金融機構和企業分享。馬明哲當時決定平安入主,也是經過慎重考慮,不是頭腦發熱。而且他的初衷都是好的,只不過時機不好,誰都是事後諸葛亮。包括現在千夫所指,雷曼兄弟的前CEO被別人爆打,每天晚上我都在想當時我是不是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根據當時的信息是最明智的決定。按照他當時的信息,富通不一定是本身的問題,而是系統性的東西。

    王慶:投資是在不確定下做出的,當時把握最多的信息、最好的信息,基本上做出這個決定,投資一定有風險,風險和收益是對稱的,所以現在來看現在投資風險很大,但是對準備好投資者來講,可能更多的是機會。

    主持人:中國恰恰是手上有最多現金的國家。

    王慶:從企業來講也是這樣,很多國家現在出現流動性緊張,中國出現流動性過剩,我們有幾萬億外匯儲備。

    主持人:中國包括媒體在內,包括股東等等,大家是否應該對海外收購資産這樣的事實,用更寬容的心態,更長遠的觀點來看。比如前一段時間聊到黑石的問題,很多人説中國買黑石是錯誤,這種觀點也是非常短視,這種投資是戰略投資,包括平安入主富通。這種投資是在幾十年能看到回報,比如投資酒店,回收期要在十五年到二十年。我們這些媒體在這些問題上,是不是把海外投資當成海外投機?

    王慶:我們應該把它看成是戰略投資,主要是著眼于長遠,不是一年兩年就要有回報。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次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經濟危機,給中國創造了一個機會。我相信五六年回過頭來看,中國經濟的地位是在這次危機之後重新確立的,正像當年亞洲經濟危機之後一樣,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經濟在亞洲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就可以確立。

    主持人:這場危機之後,中國在世界經濟舞&的主導地位就確定了。現在中國是排第四,美國經濟逐漸開始增速減緩,歐洲出現負增長,日本在衰退,中國繼續保持8%的增長,對我們來説已經減緩,對世界來説,應該是10%以上,三年下來,我們會出現很大的改變。

    王慶:我想是這樣,美國經濟明年是負增長,歐洲經濟沒有增長,日本經濟出現負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經濟能夠保持8%的增長,保持累計兩年,這樣力量對比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且中國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説我們逐漸進一步地開放資本賬戶,讓我們資金流出去,完成人民幣可兌換,這樣不僅可以確定中國經濟在實體經濟和全球經濟中的地位,還確定中國金融部門的地位。這樣從長遠來講,實際上每次危機之後,是全球各國之間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對國際經濟和政治秩序有著重新的界定。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