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華爾街風暴]“防火墻”又高又厚 我國受影響較小
    2008-10-13        來源:CCTV.com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 李揚

  世界經濟如何走出金融困局,中國在國際危機中如何應對?

  主持人:各位觀眾晚上好,這裡是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為您直播的特別節目《直擊華爾街風暴》。

  以黑色週一拉開序幕,到最後以黑色一週收場,上個星期我們終於體會到了金融風暴的驚濤駭浪。但是就在市場信心快速流失的時候,各國政府和央行救援的腳步也在迅速加速,亞太市場今天率先逆轉,也多少讓我們看到了走出風暴的希望。突出其來的問題也是對應急、應變能力最好的考驗,那麼對這場金融危機又有哪些最新的判斷?今天我們演播室再次請到了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老師,李老師您好。前兩天我們在擔心,包括您本人,歐洲這些國家會各自為戰,甚至會彼此釜底抽薪等等,沒想到這兩天真的坐在一起,拿出一攬子的歐洲整體的救市方案。這是否著股有一些信心開始出現恢復,是否意味著這場金融危機出現了一個拐點?

  李揚:我不敢這麼説,但是我覺得這次歐洲的行動給了一個好的例證,我們知道當一群人涉及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最好的結果就是一群人共同行動,最壞的結果就是大家各自為政,以鄰為壑。現在我們看到歐洲採取了統一行動,再往前有7國集團的會議,有20國集團的會議,現在歐洲14國聯合行動,我覺得開闢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好的制度框架。

  主持人:這種救市的規模可不可以説是歷史上空前的了?

  李揚:空前的了。上次我們説到歐洲的救市規模會不會比美國大,我説按照經濟的體量來説可能會比它大,你現在看德國一家就四千億歐元,大概相當於七千多億美金,德國一家,它比美國小得很多。

  主持人:好的,稍後我們繼續與李揚老師的討論。

  主持人:李老師,這場危機出現之後,關於對中國的損失很多人有不同的估計,也有很多不同的説法。現在您對我們做一做重本輕源的判斷,到底我們中國因為這場危機可能涉及的金額有多少,可能會出現的損失有多少?

  李揚:不敢説重本輕源,只能説分析的框架。關於損失的問題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出去,一個是進來,出去就是對外的投資和融資,進來就是外國對我們的投資和融資,我們先説出去的。投資和融資,我們要算也是有三層口徑,第一口徑就是民意本金,就是有多少以發生危機國家的貨幣定值的金融資産。

  主持人:就是實際涉及的金額。

  李揚:對,涉及所有的,比如美國出問題,所有以美元定值的資産有多少,當然是不小的數。

  主持人:這個數字在萬億。

  李揚:是,和外匯儲備是直接挂鉤的。第二是比較有意義的,就是所謂的風險暴動,這是專業術語,指我有這麼大的持有量,但其中可能損失的部分有多少,因為它的信用變動,可能損失的部分比較有實際意義。這個計算過來就是中間要經過所謂風險權重的折合。

  主持人:結果大概在七百億美元上下。

  李揚:那就很小了,比如説美國國債,民意本金是很大的,但是國債在正常情況下風險為零,因此它的風險暴動為零,我這樣講大家就很清楚了,像兩房的債權人風險暴動很小。風險暴動比較大的是投資銀行,還有其他銀行大一些,這樣一下來,就到了百億的量級了。再一個,就是它實際發生的損失。這樣三層推下來,我覺得對我們對外投資這塊有比較樂觀的估計,還是不大,,這是我們的投資。再是融資,我們現在隨著走出去,我們金融機構對外面的機構會有一些貸款,或者有其他類似貸款的安排,如果機構出問題,還不了款,這就形成我們的風險。這塊也應當有一些,但是由於我們的對外貸款規模不太大,應當比對外投資的量級還低一些,這樣算起來直接影響不大的中央的判斷還是合理的。反過來,外面對我們的投資和對我們的融資,基本上主要集中在外面對我們的投資上,比如説蘇格蘭皇家銀行是中國銀行的投資者。

  主持人:但是只有5%。

  李揚:對。但是如果説他為了解決他的財政危機,在我們的市場上拋售他持有的股份,這個影響就大一些。第一,資金流出去了,第二個是對我們市場的影響,信心影響很大,類似持有建設銀行股份的美洲銀行,這裡面還涉及到價格的問題,現在H股的價格是4左右,當時賣出去的時候才兩塊多。於是賤賣這樣的話也會重提。但是這塊沒有辦法,因為它根據合約確定的,到時候要賣的時候是他的權力。

  主持人:總的來説我們的風險還不是那麼大,有不太貼切的比方,是説電腦的病毒很難感染在算盤上,就是算盤不會感染電腦的病毒。這個比喻可能不太貼切,但是是不是可以從一個側面表現出這場危機對於中國金融的直接風險處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李揚:我覺得做比喻的話,可能就是説我們的防火墻設得非常高,非常厚,大家一起聯網,防火墻涉得高厚,機密就會好一些,我們是屬於比較嚴實的國家,受的影響可能會小。另外我們進入的時間比較短,還沒有來得及充分展開我們的投資行為。

  主持人:上一次跟您請教的時候我們也討論出口的問題,這段時間有各種各樣的説法都出來了,有人説只要我們加大對中東,對新興國家的出口問題不大。還有人説因為生活仍將繼續,美國對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還是很大,而且因為中國的産品總的來説最物美價廉的,所以這個需求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減弱。

  李揚:我倒是覺得下降不會特別陡峭,但是下降也是一個趨勢。對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從另外一側面來看,就是説中國的經濟30年的成長,有一個特點就是依靠外需拉動中國經濟。中國成長到今天,特別是我們面對全球金融動蕩和經濟動蕩,我們需要降低這個依賴,所以最近幾年的宏觀調控有一個目標就是降低我們的對外依存度,平衡國際收支。儘管原來平衡國際收支的估計樂觀了一些,但是作為一個方向是值得努力的。所以就是説客觀上、主觀上我們都想降低這樣一個依賴性。那也就是説貿易基本平衡,所謂基本平衡不是説正負零了,還會有一些英語。

  主持人:好的,稍後我們繼續與李揚老師的討論。

  主持人:上周美國股市和世界股市都經歷了黑色的一週,本週一開盤,亞太地區的股市和國內的A股市場都是開門紅,歐洲股市早盤也是大漲,此時此刻剛剛開盤的美國股市又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我們現在電話連線中央電視台駐紐約記者王同業。同業你好,現在可以説紐約的各大股指在全世界的投資者期望當中開盤,目前表現是否讓我們失望?

  王同業:主持人您好,現在美國股市剛剛開盤三分鐘,可以説美國股市在經歷了連續八個黑色的暴跌交易日之後迎來了一些希望,今天開的三大股指都是高開,其中道瓊斯指數是8655.01點,漲了2.41%,納斯達克是1734.60點,漲了5.16%,標準普爾是921.28點,漲了2.45%。可以説今天讓廣大的股民看到新的希望,順便説一句今天,也就是美國東部時間10月13號是美國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假日,今天是假日,但是股市沒有休市。今天很多人可能以為很多投資者,可能在美國哥倫布紀念日發現他們投資的大陸,是這樣。

  主持人:一個非常鐵貼切的比喻,現在此時此刻,按照當地人的分析,你周圍的人群,還有今天早晨美國大報小報電視媒體的説法,或者是預測,整體來看美國股市會是什麼樣的走勢?

  王同業:這個還比較有意思,一直到昨天的時候,其實美國的各大媒體,準確地説是同上週五股市休市之後,7國財長在華盛頓宣布計劃之後,美國媒體對這周股市的走勢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有一些樂觀的評論,還有一些非常失望,説無濟於事,肯定還是延續暴跌的趨勢,甚至有人説是遊走在崩盤的邊緣,是兩種很不同的評論。但是今天,特別是在開盤之前,在盤前交易,其實這種曙光已經非常明顯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今天這種猛漲超過四百點,漲數超過5%,標準普爾和納斯達克也都狂漲,所以這讓更多的人匯集到樂觀的評價之中。我想這個影響最大的因素還是七國財團宣布的計劃,包括使用所有可以使用的規矩,以防止主要的金融出現倒閉。另外各國政府,還有央行向金融機構注入資金等等這一系列目的在於挽救金融系統,避免全球性的金融癱瘓等等措施,使華爾街的形勢出現了希望。我想這是主要的原因。當然對美國股市來説,本週可能還有一些具體的因素也會受到市場的矚目,比如説會有一些大公司發布他的財報,比如説週二,就是明天,英特爾、強生等等。

  主持人:這些都讓我們看到實體經濟的信息,謝謝同業。

  主持人:李老師現在很多經濟學家在討論這場金融危機給中國的教訓是什麼,很多人擔心會得出一個錯誤的教訓,因為怕這場風險,所以以後金融會朝保守的方向發展,您有這種擔心嗎?

  李揚:這個言論不時地聽到,我想我們的決策者不會受特別多的干擾,我們應該特別冷靜科學地看待這樣一場危機,有一些東西應該堅持,比如説我們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比如説我們堅定不移地融入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步調的快慢、防火墻的設置等等,可能需要重新考慮,有些事情是要考慮的。比如説我們一個多月前重新修訂了我們的外匯管理條例,其實就是一個考慮,我們沿著逐步開放的路在走,後來我們這個條例裏邊宣布了、重申了交易的背景,以真實交易的基礎來進行兩個項目的開放,這就是我們在加重我們的防火墻。這塊是大部分人的共識。對國內來説,這次金融危機暴露了市場經濟的問題,這個對國內有衝擊,今後我們市場化的方向要不要堅持,政府干預和參與與市場運營怎麼結合,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們重新的思考。我大致概括了一下,可能有幾個方面值得我們下一步在金融改革和發展中要注意的:第一,始終要堅持金融為經濟服務的原則,這次危機有一定程度的金融業過渡膨脹。投資銀行是好東西,但是投資銀行這幾年大規模,衍生過度,自己變成對衝基金了,代客炒股票,自己還炒股票,這一點我們不能學,這是第一個要注意的。第二個,我們的風險控制也要加強。風險控制實際上有一套東西,問題就是在中國,這套東西也基本建立起來了,也要執行,有偽規則就要堅決打擊,把這些風險消滅在初始狀態之中。

  主持人:這個風險還要跟各國增加交流等等。

  李揚:對,這個事情的風險,特別是銀行業的監管框架在中國採取,而且中國的金融機構絕大部分是國內業務,還局限在國內活動。所以這個在一定意義上,必然和國際上相&&,自己處理。我説的就是金融業要練好內功,自己的風險管理要加強,這是第二個方面。第三個方面,我們還要考慮一下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發展的協調問題,我們一中全會談到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這次美國發生的問題是直接融資發生的問題,間接融資發生的問題相對小一些,於是不免讓人質疑到底是不是直接融資到都了。直接融資作為兩種融資的模式沒有好壞之分,但是有適應不適應之分。現在在美國的情況我們看完全以直接融資,以市場適應它的經濟發展看來已經不適應了。那麼對中國的情況又特殊一些,因為我們現在還需要,就是它已經做過頭的東西在我們這裡很多還沒做,因此我們還需要做。所以我覺得這次給我們一個警示,或者是啟示,直接融資、間接融資要均衡發展。

  主持人:還有就是我們對自己的判斷。剛才看到中國媒體提到冰島用調侃的語氣,給人感覺我們有一種幸災樂禍的感覺,這種判斷或者是估計是錯誤的吧?

  李揚:對。我覺得如果在運動場上交手,我們犯的錯誤小一點,他們犯的錯誤大一點,不是我們做得好才倖免遇難,而是對方犯了重大錯誤,我覺得應該這樣冷靜地看待,要看待我們的短處,這樣才能完成十七屆三中全會説的,把中國的事情做好。

  主持人:特別是穩定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

  李揚:我看到有些媒體説其他國家的事情,我想起了馬克思説的事情,説的正是閣下的事情,就是説你到那時候也許比別的做得不好。

  主持人:好的,稍後我們繼續與李揚老師的討論。

  主持人:李老師剛才看到馬蔚華帶領招商銀行逆流而上,選擇在冬天的時候進入華爾街,等待春天的到來。這讓我們想起我們談的非常多的話題,中國的金融機構到底應不應該走出去?如果是的話,應該怎麼樣走出去?

  李揚: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是在中國外匯儲備不斷積累的背景下産生的,所謂走出去無非就是説我們外匯儲備改變一種使用方式,你必須解釋外匯儲備,才能夠解釋走出去的必要性。中國外匯儲備增長很快,現在有很多的説法,有一種説法肯定是有問題的,就是説我們為什麼不買東西,大家要注意,那是因為你買不到東西,或者是沒有東西可買,或者你想買的東西別人不賣給你,是這種情況。所以用買東西把這個東西處理掉,實際是一種同一反復。

  主持人:買的裏面有時機的問題。

  李揚:不光有這個,溫總理曾經有一句話,説你們不能讓我坐著飛機吃黃豆,也就是説美國人賣給我們的就是飛機和黃豆,我們想買的東西他不賣給我們,我想買電子計算機他賣嗎?

  主持人:當年中航油的收購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問題,但是現在的時機恰恰是可能他們會給中國的企業,或者是中國的機構去更多的資産?

  李揚:我沒有那麼樂觀。

  主持人:這時候金融到這個時候,美國的政府會往後退。

  李揚:我沒有那麼樂觀,危機再大,美國的基本利益,美國的當局和他的居民,他的金融機構是牢牢記在心裏的,該賣的東西賣給你,不該賣的還不賣。

  主持人:那日本買的是該賣的還是不該賣的呢?

  李揚:那次處在該賣和不該賣之間的,另外日本和我們不同,日本認為是一個歐洲國家,認為是發達國家裏面的,是7國集團成員,是資本主義國家。

  主持人:所以他收購華爾街的資産,遇到了無形的壁壘比我們少得多,為此我們做的準備也多得多。

  李揚:他經歷過80年代的廣場協議,之後日本曾經出現過一次走出去的浪潮,基本是怎麼吞下去怎麼吐出來,那次付的學費不少。付了那次學費之後,日本對怎麼走出去有了很多切實的經驗,這點是我們缺乏的。

  主持人:前兩天我和一位中國的商業銀行副行長談的時候,他説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我們的決策制定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但是有時候華爾街的機會僅僅是很短時間的窗口,很難把這個窗口和我們的決定匹配起來。

  李揚: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如果説美國想讓我們買東西,最希望買一些已經瀕臨破産,或者以後破産的金融機構,在我個人看來這是最不好的。大家一定要搞清楚,金融機構實際上是個文化,尤其是投資銀行。投資銀行是一個文化,認的是美國那樣一套人脈,那樣一套規則,那麼一批人。如果我們買了一個投資銀行,它就變成中國的了,變成中國人控制,那這種文化就完全不同了。

  主持人:但是我們可以買10%、20%,沒有必要尋求控股。

  李揚:那就是財務投資了,做財務投資,可以有很廣泛的選擇。現在大家所謂抄底,借此進入別的國家的金融體系,主要還是説戰略投資,我覺得戰略投資恐怕要比較謹慎,財務投資倒可以考慮。

  主持人:如果一定量的積少成多,不也是一種戰略投資嗎?

  李揚:是,但我説的意思就是在金融業,恐怕需要非常謹慎。有一個很資深,而且我很崇拜的一位前輩説過,他説統計顯示,跨洲金融並購無一成功,這裡面到底怎麼説大家可以解釋,但是統計結果顯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是文化,而我們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不太相同。我可以收購波音公司,收購完了還得生産波音飛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