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華爾街風暴]美國考慮採取銀行國有化措施度過危機
    2008-10-10        來源:CCTV.com

    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的秘書長張明博士

    主持人:今天我們演播室請來了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的秘書長張明博士。張博士您好!

    張明:您好!

    主持人:我特別注意一個很有興趣的現象,僅剩下兩家投資銀行之一高盛跟摩根史丹利,摩根史丹利市值大跌,蒸發了很多。很多媒體説,可能在這一兩天,美國政府就要國有化摩根史丹利,下一步直指高盛。為什麼通過這麼多法案,已經變成了銀行控股公司,已經不再是國行了,但還止不住血,還在大幅蒸發。

    張明:我覺得主要還是市場信心的問題,雖然摩根史丹利轉為銀行控股公司,短期很難募集多居民儲蓄作為資金來源。而且對它的注資沒有到,不良資産沒有剝離出去,市場對它能不能資不抵債産生懷疑。

    主持人:稍後我們將繼續與張明博士討論。

    銀國宏:政府救市的效果體現出來,目前救市政策出臺,主要選擇對衝國際市場負面影響,這次降息是標誌性的,是一次降息的開始,同時也是經濟政策轉向維持經濟穩定增長的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有了這樣的信號,關于經濟下滑會減緩的預期會逐步形成,這些都是決定市場逐步回穩甚至回升的重要因素。

    黃祥斌:拉動中國GDP一直有三架馬車,出口消費和投資,即使是出口,08年受到週邊因素的影響,出現不利環境下,我們看到消費和投資依然保持穩健的格局,09年考慮週邊因素進一步惡化,但是央行最近連續出手,已經表明我們管理層在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上都趨向于比較寬鬆的周期之中。

    陳琳:從央行借到強歐洲銀行間因金融危機引發不信任,彼此之間放貸的門檻沒有絲毫降低,從這個現象來説,歐洲央行有沒有實現降息初衷,這是一個問號。還有一個嚴峻的現實,金融危機正在進一步將歐元經濟推向衰退邊緣,作為三大支柱的投資消費和出口,已經全線下滑,有專家分析,基于金融危機,歐元區要想在第三季度反彈沒有指望,如果再度出現負增長就意味這歐元邁入了衰退。

    喻孟國:我認為黃金上漲,更多是股市信心方面,還會回到商品屬性,比如跟大眾商品一致。還有黃金是美元計價,美元最近升值,黃金在中期角度來説,不足以支撐繼續往上漲很大的幅度。

    主持人:我們繼續與張明博士討論。美國股市連續下跌七天,已經政法了20%的市值,上一次出現是什麼時候?是不是九一一之後,另外這種下跌的空間是否還存在?

    張明:我認為股市還存在繼續下跌的空間。首先歐美聯合救市,股市並沒有反映,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歐美央行宣布救市之前,美國勞動部公布最新數據,9月份數據出現下滑,這説明實體經濟有很大的問題。現在美國的房價還有40%的下跌空間,消費投資情況不好。第二個因素,市場對7000億救市方案的方式他們懷疑,目前是用財政資金購買金融機構不良資産,而不是為金融機構注資,我們考慮到金融機構杠桿效用,目前華爾街金融機構普遍杠桿是20倍,如果用7000億美元購買不良資産,會發揮7000億美元的作用。

    主持人:購買不了資産,仍然可以築起防火牆的作用。

    張明:7000億美元不能全部購買金融資産,如果7000億美元金融機構注資,會發揮很大作用。為什麼美國國會沒有批準美國財政部。

    主持人:對國有化這個詞太敏感。

    張明:對,美利堅合眾國可能會改變。

    主持人:這個話題我們也探討過,媒體在炒作這個詞,其實不叫國有化,只是把臨時的注資,政府扮演投資者的角色,成為股權所有者。過一段時間,銀行條件變好,他們還會退出。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香港投資政府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是不是?

    張明:對。香港政府進入股票市場。後來因為成立了基金,香港救市,沒有虧納稅人錢,香港還大賺。

    主持人:並沒有説國有化,美國為什麼存在這種擔心,在政策層面上,對于國有這個詞很敏感。

    張明:他們對國有化非常敏感,及時是短期國有化。財政向金融機構注資,相對控股或者絕對控股,短期來看,金融機構變成國有企業,在市場轉好之後,會轉向私有化。美國共和黨,右翼政策而言,這樣晚期來國有化。

    主持人:歐洲姑且稱為國有化。長期他們不能接受,也是一種挑戰。歐洲國有化,稱之為國有化,或者是國家持股,歐洲很順利,進入大規模給銀行注資,甚至政府完全控股,好像這方面的政策阻力特別少。

    張明:英國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英國政府有數百億英鎊為皇家銀行注資,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英國政府比美國政府更加實用主義。

    主持人:這是因為社會主義本身起源于歐洲。但是你覺得國有化就能把歐洲金融係統挽救嗎?挽救歐洲于經濟危機的邊緣,因為現在還是一個金融危機,正在發展成為經濟危機。

    張明:我現在對歐洲的情況不是很樂觀,基于兩個原因,歐洲實體經濟沒有美國靈活,勞動力市場缺乏彈性。另外一個歐洲金融市場過于依賴銀行,一旦商業銀行出了問題,歐洲商業銀行會慘不忍睹。關鍵要看政治的力度,要把所有金融機構國有化,還是只是做一部分來提升市場的信心。

    主持人:謝謝張明,我們與張明的討論將會在稍候繼續進行,廣告之後馬上回來。

    主持人:今天最大的新聞是漢克保爾提出美國應將商業銀行國有化,你是否認為所謂的國有化計劃本身是一個信號?

    KEN:我們正在朝這個方向前進,讓政府車頂地置身在外,更加偏向了凱恩斯主義。

    主持人:您認為美國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增加人們的信心?

    KEN:他們應該怎麼做,我想他們將向這些金融機構注資,以向公眾表示他們的錢放在安全的地方。

    主持人:我們知道1980年代,美國也有這樣注資的做法,最後國有股撤出來了。

    張明:國有化會不會讓金融機構喪失活力,關鍵是看市場好轉之後。從這種危機來看,要把大的危機,最終都是財政資金入市,購買金融機構的股權,國有化,提供信心,一旦市場好轉之後,把股權出售之去,這似乎是1930年美國大蕭條以後拯救危機的做法。

    主持人:為什麼政府在宣讀這個方案的時候,有沒有可能在宣布國有化的同時,或者短期注資,將在經濟向好的時候直接私有化,直接提到日程上來。有沒有這種可能?

    張明:我覺得有可能,很難判斷危機從什麼時候反彈,很難把具體時間説出來。

    主持人:剛才我們跟美林華爾街首席聊了一下,這是不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觀點的終結,您怎麼看?

    張明:我覺得凱恩斯主義和新自由主義兩種觀點都不是萬能的,他們都是在一個國家不同周期發生作用。在經濟繁榮時期,政府放松管制,讓政府放松發展,這容易過渡地發育,最終回爆發危機,爆發危機會需要政府救市,政府一救市就必須要加強監管,就意味這凱恩斯主義的救活。如果市場反彈以後,經濟重新恢復以後,過多監管使市場喪失活力,所以這時自由主義會死灰複燃,自由主義不要放松管制。沒有哪種主義是對的,關鍵符合什麼經濟周期,從目前來看凱恩斯主義的復活,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主持人:有沒有可能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很多經濟學家都在擔心,這次金融危機給美國一個教訓,可能會破壞美國經濟基本原則,存在這種可能性嗎?

    張明:這種救市方案,政府接管最大問題是降低風險,如果説未來沒有一個良好的機制反對這一點,所有投資者的金融機構,我可以承擔高風險,一旦虧損了那是納稅人的事情。美國在國有化的同時,怎麼出一些新的措施,我認為這是擺在美國政府面前一個很大的難題。

    主持人:這兩天媒體説,美國總統候選人奧巴馬這兩天發表電視講話,詳細闡述,如果他當下一任總統的話,他將説如何挽救金融危機。你猜測一下,給他提供資訊顧問的經濟學家,很多都是著名學院出來的,他可能會提出什麼觀點?

    張明:我覺得可能有三個觀點,第一個觀點,他要國有化。第二點要釜底抽薪,直接動用財政資金,購買房地産,讓政府購買房地産,出租違約居民,到房地産反彈之後,政府把房子賣出去。第三點,可能奧巴馬上來之後,會更多來呼吁國際市場聯手救援美國。

    主持人:謝謝張明,我們與張明的討論在稍候繼續進行。

    老外:我們認為很大協調空間,協調貨幣和匯率政策,最近6個國家央行聯手降息0.5個百分點,就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卡恩:我督促歐洲國家共同依靠國內政策,不能解決問題,我在自己國家做才長的時候,就知道在歐盟要取得一致的意見,和做出決定是多麼困難,我們不能低谷問題的嚴重,合作和協調是行動的關鍵。

    主持人:我們繼續與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的秘書長張明博士的討論。在節目一開始也看到日本一些情況,昨天我們還在討論日本可能是發達國家當中,受這場危機影響最小的國家,中國是這場危機當中受影響最小的發展中國家。但是昨天日本金融機構也受到了重創,是否會改變我們的判斷?

    張明:日本最重要兩個問題,日本在1990年一直沒有緩過來,經濟增長很低。實體經濟不行,日元收益率很低,隨著美國金融市場股票價格下跌,會影響到日本資産會出現壞賬,所以導致經濟放緩。

    主持人:如果抄底華爾街,在日後被認為是正確的。

    張明:我還是比較欣賞日本金融機構購買雷曼兄弟的股權。日本金融機構國際化很多年,有整合的能力。

    主持人:早有準備。

    張明:而且另外一種很難看到市場底部,只要估計這個價格對你來説合適,就可以放心購買,日本金融家在應對這次危機的時候還很有眼光。

    主持人:在這個時候判斷市場順利,誰也不知道怎麼樣,充滿了不確定性,雷曼兄弟在破産之前還是數百億,破産之後,價值20億美金,一夜之間一清算,價值低于20美金,確實感受到實在無法破戒其中奧秘。對于中國相關的機構,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

    張明:我覺得對于中國的金融機構而言,目前應該更加謹慎。從目前中國金融機構投資化來看,現在表現不是太好。另外一點,中國金融機構不像日本缺乏國際化經驗,我們很難整合它。另外中國和日本不一樣,日本和美國都是自有市場一批,美國政府很容易接受日本企業作為美國金融機構的大股東。當然一旦危機過去之後,我認為美國政府對于中國金融機構的管制會很嚴格。

    主持人:窗口機會對于中國來説可能失去。有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這時候中國應該積極參與救市,救美國,救歐洲也是救自己。如果美國繼續發展,中國如果不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已經持有美國國債價值會縮水。

    張明:我非常同意這個看法,因為現在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處于同一條船上,如果美國經濟下滑中國也很難幸免。新中國注資,我認為中國應該購買。如果中國政府不購買,美國財政部為了吸引其他國家購買,必然會提高其他國家收益率,自然會壓低之前放到其他國家的儲量價值,中國目前儲備1.8億美元,其中大概有一萬億美元資産,大概六千億是投資于美國國債。一旦以前國債市場價格下跌,對中國國民財富的損失,這是非常慘重的。所以説我們現在考慮到如何使經濟更加平穩地發展,如何使外匯儲備國際購買力不至于大幅地縮水。

    主持人:除了購買美國國債,還有什麼?

    張明:另外一點我們可以相應全球央行連鎖幹預的政策,比如美國降息,注入市場流動性,此外我們中國還可以和美國來進行一些磋商,我們中國可以購買一份國債,但是這些資金應該用于更有價值的用途。為金融機構注資,可以用來購買房産。

    主持人:很有可能再投資到中國來。

    曾衍德:目前全年糧食已經接近8成收獲到手。農業部分析的話,今年糧食有望實現連續五年增,並有望超過1998年10246億斤歷史最高水準。

    李國祥:糧食大豐收以後,對于我們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準的提高,將會發揮非常重要積極的作用。對于我們國家控制物價快速省長也會起著一個非常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這對于我們整個中國控制居民消費價格水準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關稿件
[直擊華爾街風暴]華爾街被恐懼籠罩著 2008-10-12
[直擊華爾街風暴]金融危機正威脅實體經濟 2008-10-16
[直擊華爾街風暴]危機過後,世界汽車産業出現新格局 2008-10-15
[直擊華爾街風暴]我國受的影響在發展中國家是最小的 2008-10-14
[直擊華爾街風暴]有條件的中國企業該出手時就出手 200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