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6.3%,其中城市CPI上漲6.1%,農村CPI上漲6.8%。如果將7月份的CPI與前天公布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10%的漲幅相對照,人們可以發現,CPI的回落與PPI的走高之間正呈現出背向的趨勢格局,這不僅是宏觀調控決策部門所要應對的問題,同樣也是有待市場解讀的問題。
相比前一段時間來説,7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合乎市場的預期,繼續呈現此前的持續回落態勢。而與此同時,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卻創出12年來的新高,漲幅達到10%。雖然這兩個經濟數據各自所包含的統計項目有所不同,其中含意也有所差別,可在經濟學意義上,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作為市場價格變動的先行指標,以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作為市場價格的終端指標,應該説,兩者之間還是有着相當緊密的依賴與相互影響的關係。 由於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中石油、動力所佔的權重極大,這就決定了石油、動力等價格的變動會影響交通、居住成本,並最終會通過市場傳導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並影響到社會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平。而這點,從上述7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的交通與居住價格的上漲,已能清晰可見其中的連動關係。所以在此前提下,如果考慮目前的成品油與電力價格的管制,不難得出結論:有關部門最終必然會進一步放開價格。那如何使工業品價格上漲對居民消費價格影響減至最輕,並使這個影響過程能夠與市場承受能力相適應,顯然就應該是相關決策部門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同時也可以説是一種對行政調控能力的考驗。 目前,市場出現了“PPI不會很快向CPI傳導”的説法,應該説,因為有目前的行政價格管制因素,或許這個不會“很快傳導”的市場判斷的確有一定道理。然而不能忽視的是,不會很快傳導畢竟不是不會傳導,而且倘若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價格管制還會産生市場價格機制受損,及其市場資源由此會錯配的後果。可以説,如果在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走出新高、且沒有適時適度地舒緩相關政策的條件下,不但PPI向CPI傳導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並且説不定由於PPI的居高不下,最後也可能會出現CPI再次抬頭的不利局面。 就此而言,面對目前的工業品出廠價格與消費價格相背走勢,市場預期也許需要有類似“不會很快向CPI傳導”的政策引導,但相比之下,市場對相關實實在在的政策期待或許更加迫切。而這顯然也可以説是一個宏觀決策不可回避的命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