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告別暴利有利健康發展
    2008-08-07    馬紅漫    來源:新京報

  國家統計局網站刊載文章稱,目前無論從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層面還是需求層面,都不支持房價持續高漲,“房地産的暴利時代已經終結,在長達10年的房價上漲之後,中國房地産市場開始向理性回歸”。

  與該文觀點不同的是,在之前的言論層面上,從深圳房地産千億斷供傳聞,到各地的土地流拍、開發商面臨倒閉,乃至對於相關地産金融風險的分析,無不在放大着房地産市場波動的風險,甚至直接將房地産市場的波動引向金融風險與經濟衰退等重大問題上。
  但是,從房價下跌的市場風險看,不僅不會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反而有助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救市論者引用美國政府針對次貸危機的一系列干預措施,據此認為國內調控部門也應該對房地産市場施以援手。這一邏輯推理存在明顯的謬誤。美國次貸危機表面看來是房地産市場衰退使然,但是美國政府的救市舉措卻絕非是單單為了挽救房地産市場衰退,其救市的根本意圖是避免房地産市場風險放大到金融市場當中。
  由此來反觀國內,儘管目前部分地區的房地産價格出現了波動,但是由此而蔓延到金融市場,乃至威脅整體金融市場穩定的風險卻並不明顯。因為房地産貸款規模在全部貸款總量中所佔比重並不大。統計數字顯示,銀行房貸(包括個人貸款和開發貸款)只佔銀行貸款總量的不到20%。因此,即便房地産市場出現一定的壞賬問題,也並不意味着銀行風險隨之急劇放大。
  其次,國內房地産市場與資本市場間並未形成明顯的紐帶關係。在美國,大量的次級貸款和資産證券化項目把房地産市場和資本市場走勢&&起來,房地産市場的衰退直接引發了證券指數的暴跌。而在國內,類似的金融創新尚未成形,也就隔斷了房地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風險紐帶關係。
  不僅如此,房地産市場的適度波動反而有助於整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始於1998年住房改革的房産牛市行情,持續至今已經達十年之久。業內近六千家的房地産開發商享受着長達十年的暴利,也習慣了市場的只漲不跌。這種狀況的長期持續,最終使得市場優勝劣汰的職能幾近喪失,並不利於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自去年十月以來,房地産市場逐步進入到供求平衡觀望期,一些資質差、市場競爭力弱的房産開發商也開始瀕臨淘汰,而一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開發商則能夠脫穎而出。這樣的優勝劣汰提升了整個行業的活力,從長期看其實是降低了産業發展的風險。只有經歷過大浪淘沙、告別暴利的房産市場,才可能真正讓公眾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理想。

  相關稿件
偷稅漏稅何以成了房地産的暴利之源? 2008-02-22
房地産暴利的基礎尚無動搖 2008-08-07
房地産暴利時代是否終結還要問成本 2008-08-07
房地産暴利時代終結還是“泡泡” 2008-08-07
莫輕言“房地産暴利時代已終結” 200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