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應對高油價:徵稅VS加産
    2008-06-20    作者:陳永傑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國際油價逼近140美元一桶,市場更預測年底前會突破200美元的關口。高油價對人民生活和經濟活動都造成巨大的影響,成為世界各國政府現時面對的最大挑戰。在美國,將在今年11月爭奪總統寶座的共和民主兩黨候選人麥凱恩和奧巴馬,近日便多次在能源政策上激烈交鋒,顯示油價問題勢必成為今年總統大選的核心議題之一。

  在能耗比例不變的情況下,紓緩國際高油價對國內通脹的影響,其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增加替代能源的生産,二是提高本國石油産量。民主黨的奧巴馬認為,美國應該向油公司徵收暴利稅,以稅收補貼風力、太陽能和核能等替代能源的研發和生産。麥凱恩則提出,白宮應該考慮撤銷美國離岸石油鑽探禁令,以圖通過這種措施增加美國國內石油産量,從而減低對外國石油的依賴。
  奧巴馬和麥凱恩在能源政策上的分歧,反映了民主共和兩黨的不同經濟理念。奧巴馬認為要減低對石油的依賴,他預計暴利稅加上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機制的收入,在未來十年會高達1500億美元以上,如果用來投資到風力、太陽能和核能等替代能源的研發工作中,將能從長遠解決美國的能源問題。共和黨的麥凱恩直指奧巴馬是“卡特二世”,認為其政策反映了民主黨人只懂徵稅和“大灑金錢”。
  應該承認,奧巴馬的確反映了民主黨內的主流意見,有相當的遠見,但實際操作起來也有很大的問題,例如對石油供應的影響就相當複雜。從總體上看,高油價本身已令石油需求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再加稅,很可能只會使美國石油商減少進口,使石油供應更為緊張。
  受到環保團體要求保護自然生態的壓力和旅游業團體的多年游説,美國自1981年開始便禁止了所有在東西兩岸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的能源項目。這種壓力仍然存在,但近期的高油價已使民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現時美國國內的主流意見顯然是贊成取消禁令,民調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選民支持解禁。
  奧巴馬反對麥凱恩提議的最主要理由有兩方面,一是即使撤銷禁令也無法解決燃眉之急,因為從開始鑽探到産出第一桶油,最少也要五年;二是沿岸蘊藏有限,難以長遠解決能源問題。美國現時每年大概消耗近80億桶石油和超過20萬億立方尺的天然氣,一般估計美國沿岸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氣蘊藏量分別為180億桶和77萬億立米尺,僅夠兩三年之需。顯然,解除有關禁令無法從長遠解決美國能源依賴進口的情況,但在國際石油居高不下的當下,開採這些石油和天然氣,將能有效地紓緩國際高油價對美國國內的衝擊,如果同時輔之以大力研發替代能源及節能技術,不失為中短期內一種很好的應急措施。
  可以預計,只要國際油價繼續維持在高位,奧巴馬和麥凱恩在能源政策上的爭論勢必繼續下去。高油價這個關乎所有人生計的話題,因此將必然成為今年總統選舉的核心議題。

  相關稿件
歐航公司高管:高油價促使航空業進行調整 2008-06-20
比利時農民抗議高油價 2008-06-19
加拿大航空公司將裁員減航班應對高油價 2008-06-19
高油價下的俄羅斯汽車業 2008-06-18
以能源政策良治應對高油價 200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