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節約能源法》將是放開能源價格管制的前兆
    2008-06-17    作者:李寧    來源:荊楚網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人15日介紹,為了落實好新修訂的《節約能源法》,我國將採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全社會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中包括繼續實施有利於節能的經濟政策,積極穩妥地推進能源價格改革,擇機進一步理順成品油、天然氣價格。(新華網6月15日)

  這是一個信號,但是怎樣一個信號呢?
  我們知道,由於國家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機制,我們的能源價格明顯低於國際市場價格,使得部分能源企業虧本做生意。比如石油公司、電力公司。企業虧本做生意,這是違背企業發展規律,也是不符合人情世故的行為,那一家企業願意虧本做生意呢?誰也不願意拿着自個兒的錢給眾人發補貼,除非傻子。我們看到,一個企業由於經營不善或者不可遇因素導致虧本經營甚至破産,那是市場經濟導致,如果一個行業則長久虧本做生意,但是又不能針對市場做出及時反應,只能長期虧本,那是違背市場經濟的發展行為。
  石油企業、電力企業虧本,或許,這是對我們農民來説是好事。至少,石油企業和電力企業的虧本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是國家為農民免費發放午餐。但是,從長期看,這免費的午餐又好像要付出昂貴的成本。並且,這免費的午餐,看上去農民伯伯吃得津津有味,但其實這只是一種表像,相反,是富人吃得嘴上流油。為什麼呢?
  第一,政府為了實行能源價格管制,特別是對石油價格的管制,政府實行政策性虧損補貼。我們對於石油的補貼,就是讓石油企業根據國家政策和國家規定的石油價格賣石油,中央財政對虧損的這部分全額埋單。可是我們仔細一想,這種石油補貼政策很不公平,中國有句老話就是“親戚的名義,自家的盆兒”,説的什麼意思呢,説一家來人,做飯的時候是説來親戚吃得多,就多做一些,結果親戚沒吃飯,都讓自家人給吃完。我們的石油價格補貼,遭遇的正是這種境遇。我們知道,在中國能買起小車,享用石油的是那一部分人?是富人,也就是説我們石油消費的主體是富人階層,真正的農民是佔比例很小的一塊;但是,目前的石油價格已經使農民覺得很貴,在實際生産生活中盡量節約使用,但是富人就不同,覺得現在的石油價格相比國際上,已經很便宜,把這不最大限度享用還幹嗎?所以,富人的私家車越來越多。石油消費年年增長。
  第二,石油價格補貼,在客觀上造成了部分外資企業的低成本,最終傳到的出口環節,這種局面就是外資企業拿着他們的東西,跑到中國地盤來加工,既享受中國企業的各種政策稅收優惠,又享受低價的勞動力成本,現在還享受低油價、低電價的生産成本。把産品加工成以後,他們有出口到他們所在的國家,中國又為高出口、鉅額貿易順差付出國際社會圍追堵截的政治待遇。
  第三,低石油價格還導致的一個問題是全世界的飛機輪船汽車都跑到中國大陸來加油,企業沒有動力增加石油供給,頻繁引發“油荒”“電荒”。這樣造成需要真正加油的反而加不到石油,只能半夜起來,排隊加油,付出昂貴的時間成本,有時還上演生命悲劇。6月13日凌晨1點半,北京通州次渠通惠加油站,一小貨司機因在排隊加柴油時“加塞兒”,後面兩名貨車司機上前讓其離開時雙方發生打鬥,小貨司機頭部受傷當場死亡就是上演的一場加油悲劇。(新京報6月14日)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的石油補貼,能源價格管制是“出力不討好”,“賠了夫人又折兵”,真正沒有給農民減少負擔,相反,造成外資企業和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低成本發展,進一步促進通貨膨脹,損害人民利益。現在發改委出面,重申《節約能源法》,&&“採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全社會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中包括繼續實施有利於節能的經濟政策,積極穩妥地推進能源價格改革,擇機進一步理順成品油、天然氣價格。”的舉動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這一信號應該説是國家將放開能源價格管制的前兆。我們看上去放開能源價格管制會損失中小階層的利益,其實不然,這只是短期陣痛,只要我們將補貼給石油企業和電力企業的錢發給真正需要補貼的農民,農民的問題也解決了,上述的三點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相關稿件
發改委:我國將積極穩妥地推進能源價格改革 2008-06-16
放開能源價格管制時機未到 2008-06-12
“半拉子市場化”理不順能源價格 2008-06-06
英國政府援手弱勢群體應對能源價格上漲 2008-06-02
姚景源&&:中國的能源價格早調比晚調好 200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