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存款準備金率意味著什麼?
    2008-06-10    陳波翀    來源:上海證券報

    6月7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分別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按0.5個百分點繳款。此舉意味著,經過年內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至6月底存款準備金率將高達17.5%。

    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有四個鮮明的特點。其一,上調幅度為1個百分點,在歷史上僅3次,最近一次為2007年12月25日。其二,分兩次按0.5個百分點繳款,為銀行應對流動性管理預留緩衝時間。其三,地震災區法人類金融機構暫不上調,表明瞭央行對災區重建的支援。其四,在5月份CPI數據公布前宣布,打破了前期上調規律。
    單從數據上看,央行回收流動性的態度十分堅決。年初金融機構存款規模大致在40萬億元,執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3.5%,對應的存款準備金繳存規模為5.4萬億元。至6月底,存款準備金率上調至17.5%,金融機構存款規模預計為44萬億元,繳存的存款準備金將增至7.7萬億元。僅半年的時間,金融機構需多繳存2.3萬億元的存款準備金。
    毋庸置疑,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初衷之一還是為了抑制通貨膨脹。4月份數據顯示,M2同比增速出現反彈,由3月底的16.29%增長至16.94%,PPI則繼續上揚,由3月底的8.0%攀升至8.1%,CPI持續高位運作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央行採取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方式,繼續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自然也無可厚非。
    至于在CPI數據公布前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很明顯不單為抑制通貨膨脹而來。首先,從宣布的時間來看,按慣例為避免對股市造成衝擊,一般會選擇周五收盤之後。而此次上調則選擇非工作日的端午節前夕,距CPI數據公布已不足一周時間,似乎沒有太大的必要。其次,從上調幅度來看,明顯超出市場對CPI的預期。市場普遍認為5月份CPI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主要是基于對農産品及食品價格下跌的判斷。中金公司甚至認為,CPI會降至7.7%—8.1%區間。
    4月份M2增速反彈為央行按季度控制商業銀行貸款投放,出現的翹首效應,料5月份會隨貸款投放趨緩出現回落。PPI雖然處于高位,但其對CPI的傳導有一個時間過程,且在鋼材、煤炭大幅漲價後,近期煤炭價格開始回落,PPI的趨勢性下跌值得期待。基于上述認識,5月份的CPI應該比較樂觀,央行在公布數據後例行上調0.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似乎已經足夠了。因此,央行的破例之舉,難免會為市場留下猜測空間。
    筆者以為,至少還有兩方面的原因,才促使央行此次重拳出擊。其一,央行不願補貼全世界的行為長期持續下去。眾所周知,中國經濟增長長期依賴的是低要素價格,勞動力成本低,資源價格更低。表現為長期存在的低成品油價格,煤電倒挂等。後果是什麼呢?中國的工業制成品具有成本優勢,大量出口,但背後卻是政府在大量補貼資源性行業。比如,一季度中石化就獲得國家財政補貼76億元。也就是説,中國人民在要素價格扭曲的體制下,在補貼全世界的富人。要徹底解決上述問題,怎麼辦呢?只能是把成品油價格放開,讓供求關係來決定價格。在目前CPI持續高企的情況下,顯然不具備實施條件,只能等CPI形成趨勢性回落後,一係列價格改革才能放手去做,不至于對CPI形成新的壓力。
    其二,越南的金融危機讓管理層看到了前車之鑒。作為新興市場國家,越南正陷入金融危機的泥潭。國際貿易持續逆差,外資出逃,5月份CPI更是高達25.2%,半年時間股市大跌58%,且還在繼續。種種跡象表明,越南宏觀經濟的蝴蝶效應正在向周邊國家蔓延,而中國很可能就會首當其衝。比較可能的情況就是大量出逃的國際資本,為套利而涌入中國,在FDI和國際貿易的外衣下,瘋狂炒作資産價格,迫使人民幣快速升值,進而全身而退,威脅中國金融安全。在上述背景下,央行採取更嚴厲的貨幣緊縮政策,從源頭上抑制投資需求,為的就是未雨綢繆。
    因此,央行繼續採用數量型調控工具,大幅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可謂用心良苦。從政策傳遞的資訊看,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銀行信貸投放可能會進一步放緩,貸款額度也將出現剩余,中小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凸顯。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