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放鬆房貸調控是危險信號
    2008-06-10    王槍槍    來源:中國青年報

    深圳樓價急速下跌,4月比3月份環比下降約13%。調查發現,深圳的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分行都放鬆了對央行關於第二套房貸款規定的執行,變相為購房者提供優惠。(央視國際6月9日)

    為打擊炒房暴利行為,去年9月,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商業性房地産信貸管理的通知》,明確規定第二套房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40%,隨後又明確了二套房的認定標準。應該説,二套房貸款新規的實施,大大提高了炒房風險和炒房成本,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炒房行為。
    在經濟高增長與高通脹危險並存的眼下,房老闆、經濟專家、老百姓關於該不該買房的問題,在房市走冷後,一度成為爭論的焦點。此時,一切風吹草動都會刺激各方神經。深圳一些銀行對二套房貸款規定執行的陽奉陰違,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可以理解在房市遇冷期間銀行的尷尬——存貸業務量難以如原先般高額完成,所放房企之貸也難如期收回。正是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銀行和開發商的暗地聯合使自己重獲利潤的空間,然而他們在降低自身風險的同時,卻把風險轉嫁給了消費者——按照經濟學通貨膨脹原理和過往日本美國已有的案例經驗,當房價中存在過多泡沫的時候,通體崩盤是早晚的事。而當下,銀行和開發商故意放低門檻賣房,使購房人更可能承受高位接盤的風險,在房價下跌呼聲迭起並一定程度上顯現下跌趨勢之時,這部分購房人無疑是被誘入了一個危機四伏的金融迷宮。
    個別銀行自做主張的政策松動,如果引起連鎖反應,不堪設想。一方面必定會導致已經取得的調控成果,回歸零點;另一方面,很有可能造成炒房行為的死灰復燃,引發房價報復性上漲,讓更多人擔心房價繼續上漲而不理性的加入購房行列……這一系列連鎖反應,為樓市加注更多的泡沫,從而加大了中國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由此,樓市亂象之下,施政者不能缺失對政策執行者的監管。對那些為謀取利益而不顧企業責任肆意而為的銀行,當有嚴密的監督和管理措施,並對失職者進行懲處。不能讓調控政策,一次又一次變成空調。

  相關稿件
直擊災區房貸事宜 2008-05-30
受理首例災區住房貸款呆賬顯人性化 2008-05-29
當用“情勢變更”原則減免災民房貸 2008-05-29
震區房貸核銷不應留有“尾巴” 2008-05-29
震區房貸核銷不應留有“尾巴” 200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