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産商正陷入資金困局
在自有資金日益吃緊的同時,越來越多的房企仍在追加捐款
    2008-05-22    鄧旭 胡芳    來源:國際金融報

  在經歷和承受了近10天的社會譴責風暴之後,萬科終於追加了對四川汶川地震的捐助。

萬科追捐1億

  5月20日晚,萬科在深交所網站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董事會同意,批准公司參與四川地震災區的臨時安置、災後恢復與重建工作,並以綿竹市遵道鎮為重點;該項工作為純公益性質,不涉及任何商業性(包括微利項目)的開發;批准公司在凈支出額度1億元以內參與上述工作;上述費用將在未來3到5年內,根據實際需要逐年支出。
  其實,不止是萬科,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在面臨資金壓力的同時,不斷追加捐款。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發稿時,開發商的捐款總額已經超過9億元。
  對於以萬科為首的開發商的捐款態度,廣州某基金公司老總對記者&&,不排除萬科炒作的可能性,因為它的估值問題並不大。“他們可能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和渠道來捐助。”  

資金壓力日益加大

  上海某合資基金公司研究部總監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房地産企業的資金一直比較緊張,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於房地産行業,信貸緊縮的效應比較明顯。“今年以來,房地産市場銷售平淡,而房地産企業又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整個行業都面臨資金緊張的困局。”
  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近日就&&,房地産行業的資金來源中,自有資金佔比已經從35%下降到29%。而且,今年凈增長的自有資金量不足。  
  諸多業內人士&&,在資金鏈日益吃緊的情況下,這次開發商捐贈已經動用了相當的自有資金。
  “從今年情況來看,中小房地産企業面臨的壓力更大。雖然萬科捐贈了1億元,但它不會是壓力最大的公司,畢竟它是行業龍頭企業。”上海某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土地或成“最後一根稻草”

  大手筆拿地,大體量項目,大資金進入,一直以來,房地産企業依靠這樣的模式大肆擴張。但自2008年以來,銀根緊縮的累積效應終於讓開發商嘗到苦果,本來是開發商砝碼的土地,轉眼成為了壓跨開發商的最後一根稻草。
  事實上,由於資金鏈緊張,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已經開始甩賣項目。據了解,恒大已經有意甩賣在重慶的5個項目,折扣從25%至30%不等,相比樓市最高峰,價格縮水達到40%至50%。
  “開發商資金方面肯定要出問題。以前開發商以為土地等於金錢,但隨着宏觀調控政策的&&,開發商為了籌措資金,就必須加快房子的銷售。比如,此前萬科的降價促銷行為,説到底就是缺錢。”復旦大學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對記者&&。
  “房地産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主要是看開發商的擴張規模和回款能力。由於房地産企業一個項目的資金往往需要兩到3年才能回收,所以銀根從緊的背景下,房企難免會面臨資金困局。”佑威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告訴記者。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