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機上天需過三大難關
    2008-05-13    作者:張曉鳴    來源:文匯報

    我國自主研制的大飛機何時能飛上藍天?在業內人士看來,大飛機研制難度堪比載人航太工程和繞月探測工程,從目前來看至少需要攻克人才、技術和商業三大難關。中國商飛公司總經理金壯龍昨天告訴記者,新公司剛剛成立,而培育人才、項目攻關都需要長時間的探索。因此,現在研究時間表或者確定發展戰略,都還為時尚早。

人才關

    在金壯龍看來,做大飛機眼下最迫切的難題是人才關。他説,發展大型客機需要強大的人力和科技支援,鑄造具備産業化、市場化和國家化的企業關鍵也在人,尤其是學科帶頭人、産業技術帶頭人和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中國的航空工業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擁有一定的人才儲備和技術基礎,但是民用飛機設計人才由于長期沒有項目的實踐培養,人才總量遠遠不夠。
    要研制一流的飛機,必須有一流的隊伍。目前,中國商飛公司將從三個方面完善研發團隊:一方面,將從現有的航空隊伍中選拔一批優秀人才充實到現有的隊伍中,另一方面將抽調一批有發展潛力的設計師出國培訓,培養成專業帶頭人,另外,向全球航空英才張開懷抱,創造良好條件,吸引他們參與中國的民用飛機事業。

技術關

    在研制過程中,專家們仍然極為擔心是否能夠衝破技術難關。據了解,在眾多技術難關中,飛機發動機、機載設備、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是目前我國發展大飛機項目的最大技術障礙,亟須突破。
    專家指出,發動機可以説是飛機的“心臟”,機載設備則是“飛機”的大腦,而材料尤其是復合材料,也是飛機研制的重點。曾經擔任國産ARJ21支線飛機副總設計師的周濟生指出,以前國際上的大型客機採用的材料都是以先進鋁合金為主,但到波音787時,復合材料的使用出現了質的飛躍,不僅數量激增,而且開始用于飛機的主要受力件,現在波音787的復合材料用量已佔到結構重量的50%。而我國目前僅掌握金屬飛機的研制能力,復合材料只能少量地用在飛機輔件上,在主結構上的應用還需要進一步預研。

商業關

    從遠期看,中國商飛公司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大飛機的商業成功。商業成功意味著,不是國家給一筆錢,公司完成技術突破、造出飛機、飛上藍天,就萬事大吉了,而是要接受市場的檢驗,逐步實現民機産業化,提高國際競爭力。“根據空客、波音發展的歷史,民機的發展和成功,不是靠一兩代人就能實現的。”金壯龍説。
    據預測,未來20年中國航空市場將呈現爆炸性增長,民用客機數量將達2194架,市場容量大約在1800億美元,波音公司則預言到那時中國將成為美國以外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場。但是為了避免重蹈“運十”覆轍,中國商飛公司必須著手對諸如飛機選取什麼形狀、樣式、標準,投入市場後有沒有同類型競爭者等方面的研究進行準確評估,從而確定大飛機研制的具體方案,贏得市場和客戶的青睞。

  相關稿件
中國研制“大飛機”的“一波三折” 2008-05-13
大飛機:殺出一條新的血路來 2008-05-13
中國造大飛機的兩個教訓 2008-05-13
當吃大飛機這棵"回頭草" 2008-05-13
[文摘•集萃]大飛機公司挂牌消息催熱軍工板塊 2008-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