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機公司能否走出一條新路?
    2008-05-12    作者:譚浩俊     來源:東方網

  5月11日上午,中國商用飛機公司(大飛機公司)在上海浦東會議中心舉行正式揭牌儀式。該公司將全力打造安全、經濟、舒適、環保的大型客機,立志讓中國的大型客機早日飛上藍天。(11月7日中國新聞網)

  在全世界關注的目光中,中國的大飛機公司終于成立了。
  但是,大飛機公司的成立,並不意味著大飛機事業的成功,大飛機事業能否成功,關鍵看大飛機公司能否走出“大汽車公司”、“大電子公司”等的老路,走出一條新路,成為自主創新的典范。
  大家知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電子工業、汽車工業等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産量、銷售量等都居世界前列,成為經濟指標的主要貢獻者。但是,只要冷靜地分析一下就能夠發現,這些給我們帶來大量“經濟政績”的行業,帶給我們的“經濟實惠”卻微乎其微,可以觸動我們的興奮神經,卻無法給我們帶來興奮享受。因為,無論是電子工業還是汽車工業,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中,特別是汽車工業,80%以上部件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中,中國只是他們的組裝車間。也正因為這樣,電子、汽車等行業創造的財富,絕大部分都到了外國人手中,中國只是憑廉價的勞動力獲得了極其微薄的報酬。
  因此,當大飛機公司成立的消息公布以後,我們在為之高興的同時,更多的應當進行思考,大飛機公司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又一個“大汽車公司”、“大電子公司”?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如何才能不成為外國人的又一臺印鈔機器?
  而事實上,從我國目前研制開發大飛機的實際情況看,要避免走“大汽車公司”、“大電子公司”的老路,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首要的問題是思路問題。成立大飛機公司,到底是為了造飛機而造飛機,還是為了提升我國自主開發研究的能力和水準,真正走出一條自主創新新路,這是一個必須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否則,很容易陷入“大汽車公司”、“大電子公司”的老路,達不到成立大飛機公司的目的。第二是人才問題。據專家介紹,目前我國這方面的人才僅僅只有700余人,這顯然不能滿足研制開發大飛機的需要。而人才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培養得出來的,沒有人才,又如何將這項事業推進下去呢?因此,抓緊人才培養,將是大飛機公司走自主創新之路的最大瓶頸。第三是關鍵材料問題。有些材料,如復合材料問題,對我國來説,還是比較薄弱的領域,如果這方面不能有大的突破,很容易被外國企業牽著鼻子走,一旦外國公司從這方面制約我們,那麼,要想在大飛機研制和生産上有大的突破,就會很難。第四,準入證問題。如何加強與國際航空部門的溝通與交流,獲得諸如適航證這樣的“通道”,對我國大飛機公司也是一種考驗。因為,如果不能獲得適航證,將會直接影響到今後大飛機公司的生存與發展。很顯然,國外大飛機公司不會輕易讓中國生産出商用飛機,影響他們中國市場的份額的,一定會給掌握“準入證”生殺大權的國際航空部門施壓。那麼,我們如何處理與這些大飛機公司、航空部門的關係,對大飛機公司來説,也是一種考驗。
  所以,成立大飛機公司容易,如何讓大飛機公司“升空”,成為一架真正屬于中國自己的大飛機公司,路途還十分漫長。

  相關稿件
大飛機中國造讓藍天見證大國實力 2008-05-12
大飛機中國造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2008-05-12
研制大飛機需要堅定的國家意志 2008-05-12
願大飛機翅膀擊破航空工業舊體制束縛 2008-05-12
"大飛機"起飛,欣喜時需冷靜思考 200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