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1架大飛機和造1億雙鞋有何不同
    2008-05-12    作者:晨風    來源:慧聰網
    中國鞋一度成為中國經濟在國際市場上的象徵。有人在計算中國對外貿易時,也喜歡把經營額數據用“億雙鞋子”作為比喻性單位。
    可現在,中國鞋在中國的國際貿易中已經是“毛毛雨”了。“中國龍”以價廉物美的工業品佔據了西方國家大部分貨架。繼歐盟和美國之後,中國是世貿組織裏第三頭“大象”。但不可否認,包括中國鞋在內的低端貿易品多數是賺量不賺質,甚至是“賠錢賺吆喝”。因此,被訴諸低價傾銷的貿易摩擦就會頻頻發生,也讓“中國制造”成了一些西方國家指責貿易失衡的同義詞。
    中國迫切需要能夠挺起腰桿、既賺量又賺錢的高端貿易品了。喜人的是,近日聽到一個消息:中國要造自己的大飛機了。
    大飛機?這在國際上也只是空客、波音的代名詞,能夠制造大飛機的國家並不多,可以説是屈指可數,只有美國、俄羅斯、歐盟。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大飛機制造業列于知識經濟産業的首位,被稱為“現代工業之花”。因此,大飛機代表了“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制高點”。
    從1億雙鞋子到一架自主研制的大飛機——從中可以看到從快到好的辯證關係。1億雙鞋子看起來挺多,增長速度也挺快,但含金量不高;一架大飛機看起來數量不多,研發生産過程漫長,卻含金量驚人:從某種意義來説,它對科技、經濟、技術、加工等行業的帶動,遠遠超過航太工業。
    據預測,未來20年中國航空市場將呈現爆炸性增長,市場容量大約在1800億美元左右,波音公司則預言到那時中國將成為美國以外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場。也許做1億雙鞋子和造1架大飛機的GDP是一樣的,但是造飛機的是富國,做鞋子的是窮國。就是做100億雙鞋子也比不上造飛機。
    有專家分析説,國家的窮富不是看GDP的多少,而是看GDP的成分。要論GDP,大清國是當時日本的4倍,但是大清國的GDP是茶葉、瓷器和褲子,日本的GDP是大炮、輪船。我們希望在10年後,中國的GDP中少一些鞋子,多幾架飛機。
  相關稿件
大飛機中國造讓藍天見證大國實力 2008-05-12
大飛機中國造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2008-05-12
研制大飛機需要堅定的國家意志 2008-05-12
願大飛機翅膀擊破航空工業舊體制束縛 2008-05-12
"大飛機"起飛,欣喜時需冷靜思考 200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