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勞模評選:帶“長”的勞模多了?
    2008-05-12    作者:趙鵬 余榮華    來源:人民日報

  今年“五一”前夕,2008年福建省勞動模範評選表彰大會召開。這是福建省級勞模評選周期由3年一次轉為5年一次後的第一屆評選,499人當選省勞模和省先進工作者。
  與5年前不同的是,此次評選引發了外界的不少熱議。焦點在於群眾的一個“感覺”——帶“長”字的勞動模範似乎越來越多了,而一線普通職工比例卻在降低。

“評勞還是評官”?回應:中層幹部也是一線職工

  福建省總工會介紹,在此前公示的500名勞模和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中(最終499人當選),生産、工作一線職工314名,佔62.8%;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86名,佔17.2%;農民100名(其中農民工10名),佔20%。
  但是,面對公示名單不少群眾卻有相反的感覺:一線職工比例遠遠低於單位或部門負責人比例。例如三明市的40名推薦人選中,帶“長”字或“經理、主任、書記”等各種職務的超過20人。“評勞還是評官?”有人質疑。
  對此,福建省總工會副主席林際彪解釋説,生産工作一線職工包括在生産一線的中層幹部。如出口部經理、研發中心主任、工段長等“官”,也屬生産工作一線職工。
  福建師範大學教授蘇振芳認為,中層幹部如果的確在一線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當然可以被評為勞模,但是要嚴格條件、掌握比例。如果幹部評勞模數量太多、要求不嚴,容易挫傷一線職工的感情和積極性,也是對勞模稱號的一種傷害。“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建議以後將相關政策界定更加明晰化。”

勞模離勞動太遠?回應:科研、管理也是勞動一部分

  據介紹,受表彰的499名勞模和先進工作者,在16個國民經濟行業都有人選,分佈在49個不同類別。在待遇上,省勞模和省先進工作者,是同級別的榮譽稱號,享受待遇也一樣。今年被表彰的省勞模和先進工作者,除被授予榮譽證書和獎章以及一次性獎勵每人5000元獎金之外,省政府還決定提高其退休津貼金額。
  “提高勞模待遇很應該。”有群眾説,“但是以前的老勞模是實打實幹出來的,現在有些勞模水分太多。”還有群眾認為,很多勞模的科研、管理等工作離“勞動”太遠。
  對此,福建省勞動模範評選和先進工作者評選管理委員會負責人説:“科研、管理也是勞動的一部分。‘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這是我們評選勞模的一貫導向。例如福州大學副校長、教授范更華,不能光看到其校長的身份,他們代表着廣大科研人員。”
  蘇振芳認為,隨着時代發展,過去比較簡單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勞模”的評選範圍應該適當地更新,體現社會的進步。

評選怎麼監督?回應:2人因舉報被取消資格

  據介紹,在推薦評選期間,省評模辦收到群眾舉報信9封,涉及推薦人選6名。主要反映推薦的人選先進性不夠、經濟問題、身份不實等。
  林際彪説,在評選過程中,福建省採取雙向交叉推薦。各設區市推薦的黨政機關領導人選和企事業負責人人選,要反饋給在省直的主管廳局徵求意見。同時,省級行業主管部門也可將其認為的本行業、本系統的優秀人選推薦給各設區市。
  福建省還規定,對於企業來説,有拖欠職工工資,因勞資糾紛而引發群體性上訪,不依法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未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險或欠繳職工社保金等的企事業單位,其負責人不能參評。
  經調查核實後,被舉報的推薦人選中有2名被取消推薦資格;有2名上報身份不準確已調整;有2名人選不再推薦。此外,在推薦過程中,有2名推薦人選沒有得到紀檢部門的同意,也被取消推薦評選資格。
  蘇振芳説:“評模評先是為激勵和引導勞動群眾,在勞模推選過程中應加大群眾參與力度,讓群眾能夠推薦、監督甚至票選,最大程度地放大勞模評選的正面效應。”

  相關稿件
大力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 2008-04-30
勞模也討薪暴露農民工維權難 2007-12-12
中央財政撥付8000萬元專項資金解決勞模困難 2007-08-13
截至目前我國共表彰全國勞模2.5萬多人 2007-08-10
全國勞模張世平:核燃料元件事業的“寶” 200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