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生態城總體規劃徵詢民意 凸顯四看點
    2008-05-08    作者:陳傑    來源:人民日報

  本報天津5月7日電 記者從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獲悉:廣受關注的天津生態城總體規劃昨天(5月7日)起公示,徵詢民眾意見。 

建設生態城是向惡劣自然條件挑戰,將有35萬常住人口

  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副主任藺雪峰介紹,生態城選址一是體現資源約束條件下建設生態城市的示範意義;二是靠近中心城市,依託大城市交通和服務優勢,節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中新生態城位於天津濱海新區漢沽和塘沽兩區之間,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現狀用地1/3為鹽田,1/3為荒灘,1/3為水面,土壤鹽漬化程度高,水質存在污染,屬於水質性缺水地區。“建設生態城是向惡劣自然條件挑戰!” 生態城管委會副主任、“老開發”崔廣志認為。
  遠期規劃至2020年總建設用地為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35萬人左右,同時容納外部就業人口6萬人和內部暫住性消費人口3萬人。崔廣志説,生態城混合安排多種不同類別住宅形式,滿足不同群體居住需求。政策性住房比例不低於20%。

慢行交通將成為居民出行首選,減少對小汽車依賴

  生態城選擇以綠色交通系統為主導的交通發展模式,與土地利用緊密結合,提升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出行比例,減少對小汽車的依賴,創建低能耗、低污染、低佔地的交通模式。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規劃師董珂説,生態城內部規劃機動車道路系統和慢行道路系統,其中高密度的慢行道路系統,串聯大部分居住、産業和公共設施,結合綠地系統營造環境宜人的慢行空間,使慢行方式逐步成為居民出行首選。

節水為核心,減少傳統水源約為3個西湖的容量

  藺雪峰説,生態城以節水為核心,注重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循環利用,建立廣泛的雨水收集和污水回用系統,實施污水集中處理和污水資源化利用工程,多渠道開發利用再生水和淡化海水等非常規水源,提高非傳統水源使用比例。建立科學合理的供水結構,實行分質供水,減少傳統水源約等於3個浙江西湖的容量。人均生活用水指標控制在120升/日,人均綜合用水量320升/日,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率不低於50%。

清潔能源使用比例100%

  天津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濱海分院總規劃師葉煒説,生態城推廣新能源技術,構建安全、高效、可持續的能源供應體系。生態城禁止使用非清潔煤、低質燃油等高污染燃料,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清潔能源使用比例為100%。建築全部按照綠色建築標準建設。
  據了解,中新天津生態城計劃於今年7月奠基開工,用10至15年全部建成,其中3平方公里起步區3到5年建成。

  相關稿件
天津:超市購物袋遭遇定價難 2008-05-07
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天津樓市成交量回落 2008-05-06
天津市今年起防暑降溫費將與職工工資聯動 2008-05-06
天津市二手房市場整體呈現量價齊升的態勢 2008-05-05
科技領軍人才獲天津風險投資支持 200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