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投資銀行里昂近日&&,據該行了解,中國政府正在研究調整對上游開採企業實行的石油特別收益金(暴利稅)計算方法,可能會把起徵點從40美元/桶提高到80美元/桶。一旦調整獲行,則中國石油等石油巨頭的特別收益金稅負將大幅減輕。但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內部人士接受《上海證券報》採訪時&&,尚未收到這方面通知。(《上海證券報》4月24日)
近段時間來,有關對國內三大石油公司減稅的消息不絕於耳。先是有關部門考慮對原油進口實行“先徵後退”的方式“變相降稅”,即對原油進口先按17%徵收進口稅,再按稅額的75%實行退稅;接着,石油巨頭請求減免資源稅;現在,國家正在醞釀石油暴利稅計算方法,其主旨是想提高起徵點。 綜合國內媒體以及三大巨頭企業的積極上書來判斷,政府極有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推出一系列減稅政策。按道理講,隨着國際原油的持續攀升,國內成品油價格尚未理順,減稅計劃的隆重推出,不僅能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更為重要的是,能消化煉油企業的鉅額虧損。 但筆者覺得,國內石油企業作為特殊的壟斷組織,輕易實施減稅計劃,顯然不妥,更不能服眾:一方面,上游企業減稅(暴利稅),下游煉油板塊並不能獲益。石油作為戰略性資源,是現代經濟的命根,石化企業如果虧損,給予一定減稅是應該的。然而,儘管中石化口頭上日日高喊鉅額虧損,但其盈利年年遞增,2006年盈利506億元,而2007年盈利則高達700億元。所謂的虧損,只不過是煉油板塊的虧損。現在,提高石油暴利稅起徵點,只會讓上游業務板塊繼續加大盈利的勢頭,中石化作為下游企業,根本不能改變公司煉油業務虧損的局勢。 另一方面,石油巨頭們對減稅的胃口變得越來越大。從現實來講,由於免徵進口關稅、資源稅能夠給兩大巨頭帶來的實際收益有限,才區區幾億元,所以,他們更寄託於提高石油暴利稅的起徵點。據業內人士測算,如果起徵點為每桶40美元,則當原油實現價格為80美元時,對應的特別收益金需13.5美元。如果起徵點提高到80美元,則相當於每噸原油可省730元人民幣。以中國石油年産原油超過1億噸來看,就可減稅730億元。 可以想見的是,石油企業在享受着每年上百億元財政補貼的前提下,如果再享受數百億元的減稅優惠,於情於理都説不過去,難免會受到公眾的質疑和反對。 此外,從世界上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摒棄了一味地給石化企業以補貼、減免稅的政策,並且開徵石油暴利稅成為一種流行趨勢。譬如,2006年,為了回應公眾對高油價的不滿,美國開始徵收石油暴利稅;2007年,相繼&&了削減數十億美元的石油工業補貼,以及向石油公司徵收160億美元稅款的法案。最近,美國國會議員們又開始質詢該國的石油五大巨頭,為什麼在賺取鉅額利潤的時候,這些公司還繼續享受減稅優惠。 當然,儘管現在人們對國家完全有實力“讓利於民”,全面啟動減稅計劃的呼聲很高,但對減稅的領域以及稅種,應全面權衡利弊。比如提高個稅起徵點,還有日前實施的印花稅降低稅率,不僅符合民意,也合乎世界潮流。而對於推行石油行業的減稅計劃,政府千萬要三思而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