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秦伯強告訴記者,從4月初開始,太湖西南部出現成片藍藻水華。目前,太湖水質呈中度富營養化,已經具備藍藻水華爆發條件,但藍藻爆發具體時間、程度還要看未來氣象、水文條件。
秦伯強&&,太湖藍藻水華生成和湖水的營養鹽濃度、水溫、水位、降水、風向、水流等水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從太湖目前狀況看,湖水中氮、磷等營養鹽濃度較高,已經形成“藻型生境條件”,一旦氣象、水文條件具備,就會出現藍藻大規模爆發。
近年來,太湖每年夏天高溫時節,都會出現大規模的藍藻水華。水華形成後,在水流和風向作用下,一般會向岸邊堆積,形成厚厚的藍藻層。這時,一部分藍藻會被人工打撈,另一部分則自然降解,回歸湖泊。等到氣溫、水文條件再次具備,藍藻水華又會大規模形成。通常來説,在夏季高溫期,這樣的過程2個星期就會重復一次。
秦伯強認為,藍藻水華是湖泊自身釋放營養的一種途徑,一般不會對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去年無錫太湖水危機發生,除了氣溫偏高、水華提前爆發因素外,還有風向條件有利於水華在水廠周邊的岸邊上堆積,使得藍藻水華污水團最終污染取水口。
秦伯強説,自去年水危機事件發生後,地方政府已採取了一些措施,在貢湖水廠周圍採取了清淤等措施,減少了水華堆積、滯留的條件。水利部門一直在進行“引江濟太”,使得貢湖灣的水質明顯好於往年。因此,今年太湖出現飲用水危機事件的概率很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