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危機迫在眉睫
    2008-04-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14日電 馬來西亞《光華日報》4月14日發表社論説,受世界主要産糧國減産和生物燃料需求旺盛等因素的影響,國際糧食價格一路大幅攀升,不少地區出現糧食市場供求關係偏緊的局面。此後,低糧價時代已近終結,世界將再次迎來高糧價時代,而未來幾年的形勢將極為嚴峻。如何維護糧食市場的正常運轉,並有效調控糧價,將成為世界各國以及相關國際組織長期面對的課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3日指出,糧食價格飛漲可能給世界帶來戰爭和其他可怕後果。世界銀行也在同一天發表聲明説,加勒比海國家海地因糧價飆升引發的社會危機顯示,國際社會必須立即着手解決糧食問題。
  社論指出,糧價飆漲主要原因在於:全球暖化,石油飆漲。全球氣候異常造成全球各地之主要糧食生産大減,而石油上漲除了拉高糧食生産的成本外,還誘導了各地原來生産糧食的産地改為生産生質能源之農作物,以換取更高的收益。一方面,是生産供應量的大減,但另一方面,隨着中國與印度生活水平提高後,民眾對肉類食品需求大增,這又導致了糧食需求的大幅提高。
  以1974年為例,當時全球有4億人挨餓,2006年挨餓的人口卻已接近20億。受世界主産國産量下降影響,價格上漲打擊最大的是進口糧食最多的發展中國家。2006年買糧的支出較2005年增加3%。特別是一些落後國家,這3%是很沉重的負擔。
  社論説,以非洲而言,長期受到疾病、戰亂和貧困3大問題困擾,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統計顯示,在撒哈拉以南地區的6.59億人口中,40%的人生活在每天1美元的貧困線以下。這不僅發生在非洲,目前世界飢餓人口的數量非但未減少,反而以每年400萬人的速度增長。造成“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亂世,是兇殺和戰亂的源頭。這些不發達國家的國民不可能負擔如此高漲的糧價,皆值得發達國家在糧食與能源取捨上再深思熟慮的,否則糧價高漲將是人類本世紀最大浩劫。
  社論認為,此刻,我們已逐步接近兩百多年前經濟學家馬爾薩斯對於人口和糧食的悲觀預言。受世界主要産糧國減産和生物燃料需求旺盛等因素的影響,國際糧食價格一路大幅攀升,不少地區出現糧食市場供求關係偏緊的局面。此後,低糧價時代已近終結,世界將再次迎來高糧價時代,而未來幾年的形勢將極為嚴峻。如何維護糧食市場的正常運轉,並有效調控糧價,將成為世界各國以及相關國際組織長期面對的課題。
  相關稿件
如何與國際高糧價同行 2008-04-15
警惕全球糧價暴漲衝擊波 2008-04-15
IMF警告:糧價飛漲可能帶來戰爭 2008-04-14
未雨綢繆防止國內糧價上竄 2008-04-14
全球關注糧價攀升 各方力保糧食安全[圖] 2008-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