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自貿協定:一個良好開端
    2008-04-08    作者:張娜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專家認為,中新自貿協定的簽署對推動我國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去參與全球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4月7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與新西蘭貿易部長菲爾戈夫代表各自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西蘭政府自由貿易協定》(以下簡稱《協定》)。
  該《協定》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諸多領域。這是中國首次與西方發達國家簽署雙邊自貿協定,也是新西蘭首次與發展中經濟體簽署自貿協定。
  這份“彼此第一次”的貿易協定實施後,將把新西蘭對華年出口增長額提高到大約3億美元左右,對推動中國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去參與全球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良好的開端

  在此之前,兩國已就該協定進行了長達3年、超過15輪的談判。根據《協定》,新方承諾將在2016年1月1日前取消全部自華進口産品關稅,其中63.6%的産品從《協定》生效時起即實現零關稅;中方承諾將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97.2%自新進口産品關稅,其中24.3%的産品從《協定》生效時起即實現零關稅。
  經濟學家梁小民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此評價説:“一個良好的開端”。
  中國是新西蘭全球第四大貿易夥伴,近年來,雙邊經貿關係發展迅速,但總體貿易額並不大,2005年雙邊貿易額只有26.8億美元。
  梁小民認為,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將有助于兩國之間的貿易進一步做大。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對本報記者説,多邊談判中,利益多元化,大國往往很難擺平,對新西蘭這樣的發達小國,在多邊談判中通常沒有影響力,但因為和中國互補性強,政治基礎好,容易達成協議,不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也得到了經濟實惠。
  對中國而言,也是如此。
  張燕生補充説,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對牛、羊、奶等需求強烈,但有限的耕地、草場面積,要養殖大量的牛羊,將消耗很多土地資源,也會加速草原的退化,利用新西蘭在這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有利于兩國資源的優化配置,也符合科學發展觀。

機遇大于挑戰

  但這並不意味著競爭不存在,張燕生説,新西蘭在畜牧業加工制造方面,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走得是高端路線,比如新西蘭的黃油、奶酪因為味美價廉,對中國消費者更具吸引力,這就會對我國的乳制品行業帶來一定的挑戰。不過由于農産品關稅是逐漸下調的,加之新西蘭市場有限,完全不必過分擔心,機遇大于挑戰,關鍵在于如何使得雙方的競爭變得更加有序。
  對新西蘭來説,他們需要在比如中文學校等一些公共設施上有所投入,相互之間在經濟技術合作、環境保護、資源技術、人員的交流培訓方面,雙方都要下更大的工夫,促進雙方的相互依存。 
  此外,他認為,很多産品取消關稅以後,國內會有很多企業去新西蘭投資,在初期,資本和勞動力過去以後,在適應當地法律、産品品質標準,以及競爭政策上可能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對外開放又前進一步

  近年來,由于WTO多哈回合談判進展緩慢,主要國家均將經貿政策重點轉向發展自貿區,紛紛出臺自貿戰略。
  為順應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迅猛發展的新形勢,我國積極穩妥推進自貿區建設進程。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經營研究部主任邢厚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對此評價説,中新自貿協定的簽署對推動我國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去參與全球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梁小民也讚成這一觀點,認為此舉是我國在對外開放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我國從2004年開始自貿區建設。目前,自貿區已成為加入WTO之後我國對外開放的新形式、新起點、新平臺。
  “自由貿易區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促進兩地的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和交流。”張燕生説,國家在區域經濟的政策上,強調要增強不同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目前我國已同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智利、東盟、巴基斯坦等簽署實施了6個自由貿易協定。與東盟簽署並實施了自貿區貨物和服務貿易協議,促進了10+1、10+3機制的深化。

  相關稿件
到新西蘭打工機會將更多 2008-04-08
新西蘭搶得對華自貿談判四個“第一” 2008-04-08
進口新西蘭牛奶將免稅 2008-04-08
中國新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2008-04-08
[背景資料]新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 200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