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輪迅猛的紙張原料漲價潮呼嘯而至,席捲整個用紙行業。圖書報刊漲價,衞生紙漲價,紙尿褲漲價……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生活用紙漲價10%左右,文化用紙漲價30%,包裝紙漲價30%左右。其中新聞紙從今年1月的4850元/噸漲至3月的
5450元/噸,漲幅創下5年之最。
造成紙大幅漲價的幾大因素
一、紙廠的環保成本增加,不少小産能紙廠因此關停,對紙張供應造成一定影響。 二、目前國際市場進口紙漿供應量十分緊缺,依賴進口的高檔紙張原材料成本增加。 三、水、電、煤、化工原料等價格都在上漲。 四、年初雪災對南方森林資源造成了破壞性影響,造紙用途林木遭破壞。
紙價漲影響用紙業
“怎麼牌子都漲了。”4月5日,在北京一家京客隆超市裏,一位顧客把各種牌子的衞生紙挑了個遍後得出了結論。近日,記者在各大超市、商場及批發市場看到,紙巾、衞生紙、紙尿褲等大品牌生活用紙價格集體上漲二成左右。 據京客隆超市工作人員介紹,從3月下旬開始,生活用紙普遍上漲了1至10元,其中心相印抽紙面巾從每盒8.3元漲到了10.6元。而維達10卷裝衞生紙也由20.8元漲到了26.8元,每提貴了6元錢。 記者從恒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銷售部了解到,3月18日該集團發布2007年業績公告,稱隨着紙漿、勞動力、設備等生産成本價格的上漲,公司將通過上調産品價格等手段減緩壓力。公告發出一週後,各地經銷商紛紛接到總公司的漲價通知,紙巾、衞生紙、衞生巾、紙尿褲等産品價格均出現不同幅度上漲,平均增幅在二成左右。 在生活用紙領域,大品牌漲價的“頭羊效應”正逐步顯現。維達紙業市場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前生活用紙漲價主要集中在心相印、維達、清風等大品牌旗下産品,而其他一些中小紙品商仍在觀望中。但自4月初開始,大部分廠家開始跟進,生活用紙價格出現集體上漲的趨勢。 在漲價潮的席捲之下,文化類用紙業也難以倖免。在記者採訪到的幾家紙業批發零售公司裏,工作人員無一例外地&&,無論是銅版紙、書寫紙、包裝紙、還是白卡,大部分紙産品都全線提價了。日鑫紙業工作人員透露,目前旗下批發的膠版紙漲幅在20%至30%之間,比原價每噸多出400元至500元。而漲幅最猛的是灰卡,漲幅達到了50%以上。 此外,複寫紙、打印紙、傳真紙等再生紙製品價格也紛紛上調,漲價幅度基本在10%左右。 儘管是普漲,但其它紙類若與新聞紙漲幅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簡直是飆漲,已經創下5年來的最高紀錄了。”人民日報印刷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介紹,今年1月,新聞紙達到了每噸4850元,而3月,47克新聞紙價格則到了每噸5450元,漲幅是近5年以來最猛的一次。資料顯示,受國際市場紙漿價格上漲影響,國內新聞紙價格從去年四季度就開始大幅上漲,目前每噸已衝破5300元,最高達5500元,而在2007年第三季度還是每噸4400元至
4500元,漲幅超20%。
造紙業、用紙業苦樂不均
紙價普漲,圖書出版業首當其衝。中國青年出版社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説:“銅版紙每噸已經從去年的6400元漲到了今年的7500元,僅紙張成本上漲就超過
10%,而書籍一般是五零折批發,那麼書的定價只有提高20%才能化解紙張漲價的成本壓力。但我們還要考慮讀者的承受能力,因此在提價成為事實之前,暫時只能觀望,並調整出版計劃。” 據了解,北京部分出版社和出版商均調整縮減了出版計劃。由於紙張比較緊缺,以前一個月出四五本書的,現在一個月出一兩本。此前,人民文學出版社因要首印100萬冊《哈利 波特》第七部,由於量大價高,導致社長親赴紙廠協調出版用紙,“這在出版界也罕見。”一位出版業人士告訴記者,“很多出版商都開始壓低印刷數量,轉而提高定價或減少銷售折扣。” 與圖書出版同病相憐的是紙質品需求大戶的報業傳媒。相對圖書出版的長周期,報紙的出版生産已受到紙張原料漲價的“重創”。 新聞紙不斷漲價,背後則是報社嚴重虧損。中國報業協會人士告訴記者,在報紙的生産成本中,新聞紙成本大概佔到了60%至70%。新聞紙價格持續攀升,給國內報業經營帶來巨大壓力。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報業競爭比較激烈的武漢,10多年來江城各家報紙基本都堅持着每份0.5元的零售價格。以48個版為標準,每份報紙的印刷成本最低約
1元,加上采編和發行成本,每份報紙的成本在1.4元左右,而零售價僅為0.5元。“也就是説,每賣出一份報紙,就要虧損0.9元,這給報紙的發展帶來劇痛。” 按説,紙價上漲對於廠家而言是天大的利好。然而,價格如此迅猛地增長,卻並沒有帶給廠家多少喜悅。 “儘管相對於下游,我們的日子稍微好過一些,但産品的漲幅難以抵消原材料上漲帶來的壓力。”河南一家紙廠負責人告訴記者:“木漿從去年的4000元/噸漲到現在的5800元/噸,漲了1800元,但目前紙張的出廠價格基本上只提高了七八百元。”
山東華泰紙業董秘許華村持同樣觀點:“事實上,我們的綜合毛利率漲得不太大。”
紙張提價化解原料上漲壓力
“造紙用原漿漲價是此次生活用紙普遍上調售價的最主要原因。”維達紙業市場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2月份開始,國際紙漿噸價普遍上調1800元左右,國內原漿價格隨之大漲,每噸售價高達6200元,而在去年底則僅為4400元/噸。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由於國家進一步落實嚴懲紙廠排污、治污工作後,許多紙廠的環保成本增加,一些無力支撐的中小企業也因此關停,對紙張供應造成一定影響。一位山東造紙廠負責人告訴記者:“山東造紙廠輻射全國,此次全國節能減排,關閉了1000家中小産能的紙廠。” 同時,由於高檔紙張的原材料一般需靠進口,而目前國際市場進口原材料供應量十分緊缺,因此造成了成本增加。“美國廢紙從去年開始一直在漲,這是新聞紙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許華村日前對媒體&&。 此外,生産紙張需要的水、電、煤、化工原料等價格都在上漲。再加上今年雪災對南方森林資源造成了破壞性影響,許多造紙用途的林木遭破壞。這幾大因素,使得用紙業呈現價格普漲態勢。 面對造紙行業成本的上升,行業漲價也開始成為下游産業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據了解,從今年3月10日起,南京市場上的《現代快報》、《揚子晚報》、《金陵晚報》和《南京晨報》等4份都市報零售價集體提高40%至0.7元/份,南京也由此成為國內首個報紙集體提價的地區。 而此前,眾多雜誌周報已經悄然邁入提價行列,《財經》雜誌從去年的10元提價到今年的15元;《三聯生活周刊》從去年的8元提到了今年的10元;《經濟觀察報》也從去年的2元提高到現在的3元。去年8元以下的雜誌基本都躍升到10元方陣,周報基本從一兩元漲到了3元。 面對成本上升的困境,眾多出版社也&&要將書價提高一到兩元,“原料漲價給行業帶來衝擊,只能順勢而為了。” 有業內人士認為,並非所有紙類都具有持續大幅上漲的空間,但“鋻於目前報紙的售價遠遠低於其成本,因此,未來報紙提價將成為一個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