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門:平安玩聲東擊西?
    2008-04-02    張然    來源:市場報

  近日,中國平安保險董事長馬明哲以稅前6600多萬元薪酬成為股民和公眾熱議的話題。

  眼下,股民心中最難釋懷的是CPI、大小非解禁、再融資等難題。再進一步作微觀觀察,股民現在罵聲最大的是中國平安1600億鉅額融資,因為該計劃在上個月該企業的“股東大會”通過方案之後,近日將送證監會審核。此時,中國平安的年報公布之後,平安高管4000至6000萬元的薪酬成為股民和公眾熱議的話題,並成為進一步質疑中國平安的“事件”。

平安起碼製造了3隻“蝴蝶”

  “你認為上市公司再融資是近期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嗎?”這是新華網發動的一項調查,有幾萬人參與“投票”,調查結果有72.75%的人選擇了“是”,有 25.37%的人選擇了“是原因之一”,僅僅有1.88的人選擇了“不是”。而在網上許多論壇、貼吧上,稱中國平安是造成股市狂跌的罪魁禍首的大有人在。
  “這是典型的蝴蝶效應。”深圳股民朱強向記者談了他的看法,悲觀的預期使得中國平安股價不斷下挫,由它為代表的一些權重股引發金融股集體下跌。他説: “在我看來,中國平安今年來對股市製造了3隻蝴蝶。千億大融資方案在股東大會上獲得高票通過是他製造的第一隻蝴蝶,這只蝴蝶到現在還在飛,而且還要飛到H 股,太保減持你能説與此無關嗎?3月21日中金公司&&《中國平安壽險業務盈利空間受到擠壓》的報告,我看是第二隻蝴蝶。這一下,中國平安的股民蔫了不説,整個A股市場跟着陷入估值迷局,大家都在審視我手中的股票值不值現在這個價錢。好了,當大家對融資案罵得疲憊不堪高層不見反應之際,來了個馬明哲的 6000萬元高薪門事件,焦點一時間轉移到管理層身上。高薪門進一步加劇股民對再融資引起股市恐慌的怨恨,這下機構也連累了,不少券商接二連三跟着唱衰,這不是一隻蝴蝶是什麼?”
  一個微小的誤差隨着不斷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後果,好比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美國洛倫茲發現的這一“蝴蝶效應”理論現在也屢屢被用到股市上。“你可以把我的説法當作瞎比喻,呵呵!”朱強半開玩笑地對記者説,“我寧肯將它當作中國平安的薪酬門事件,包括它的其他問題的後果,我將它看得嚴重些,這樣便於做投資的人能知進退,以免到頭來輸得不明不白。”

避重就輕與信息披露不充分

  被朱強這樣的股民稱為“高薪門”,的確再度讓平安走向風口浪尖。在幾天前中國平安發布的年報上,其掌門人馬明哲的稅前薪酬達6616.1萬元,扣除捐贈與稅收,稅後實際報酬依然高達2579.4萬元,較上年大漲92.75%。首席保險運營官梁家駒的稅後薪酬更高達2688.2萬元,成為A股上市公司中的 “打工皇帝”。而披露薪資的12名平安高管,共有5人的稅後薪資在千萬以上,最低的也達389.4萬元。
  年報被媒體“挖掘”出來之後,有關平安的討論焦點暫時從再融資爭議中轉移出來。中國平安分管人力資源的副總經理王利平出來對媒體表態,説2007年高管薪酬的爆發式增長主要是來自年中發生的長期激勵計劃首次支付。根據他的説法,中國平安定下的這一長期激勵計劃的首次支付4.93億元的獎金被超過400名中國平安員工分享,由此“一方面為平安的國際化戰略在吸引人才上給出了充分的薪酬保障,另一方面也抵禦了來自新興公司的挖角壓力。”
  王利平還向媒體提供了一個避重就輕的説法:儘管馬明哲捐贈與被課稅前總薪資達到了6616.1萬元,但他的工資津貼與其他福利部分卻只有481.9萬元,與上一年度變化不大。
  但這些並不能令股民信服,大都認為是轉移視點,避重就輕。25日傍晚,股民發現平安官方網站上挂出《中國平安長期激勵計劃首次支付》的新聞稿,但在此之前並沒有相關的報道。網上有股民説:至今為止,尚無媒體質疑該激勵計劃的透露時間。在此之間,雖然説是經過“董事會薪酬委員會反復研究”過,但包括該公司的網站,並沒有提過該激勵計劃。按照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原則,這也許是個疑點。
  除了以香港市場作為激勵計劃之外,平安方面同時還拿出“平安的目標是成為國際一流的金融集團”作為理由。王利平説,平安的薪酬設計是與公司的策略願景緊密挂鉤的,因此,要達成這個目標,就要有國際化的人才;而要吸引國際化人才,也自然要有國際化的薪酬水平。
  對此,股民更不以為然,避重就輕的不僅是平安的高層表態,有媒體也在為平安“背書”,説馬明哲2007年包括長期激勵在內的薪酬總額高達6600萬元人民幣。可經細細做了算術之後,發現這個報道是不對的,馬明哲去年實際到手的收入只有579.4萬元。文章一登出,馬上就有人質疑:“平安有錢,花錢砸公關,怎麼不可以呀。”事實上,即使是為他“背書”的媒體也指出,平安保險的年報一出來,馬明哲的天價薪酬立即遭來了鋪天蓋地的罵聲。這或許也和平安之前推出的1200億再融資規模有關,因為平安的鉅額融資成了此輪股市暴跌的導火索之一。看來,股民朱強説“高薪門”也是一隻“蝴蝶”正在産生“效應”不無道理。

聲東擊西:暗渡陳倉能過關?

  身為股民的朱強有着一種敏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高薪門事件似乎轉移了再融資的聲音給中國平安的壓力。”朱強告訴記者,“我現在並不持有平安的股票,我可能看得更加平靜,更加清醒。你看看,他平安月底要提交主管部門審核再融資方案,同時就在爭議薪酬的時候已經出手了,宣布準備到香港再融資。”
  經朱強一“點撥”,記者身邊另一個股民似有所悟地説,“原來這樣,可能嗎?”
  朱強評價,中國平安的千億再融資確實使中國股市産生了起碼是心理上的變化。但事實上可能不僅限於如此。為什麼平安要逆勢強行操作再融資?
  有媒體披露,去年年初,招商證券研究員羅毅率先發現保險股潛在價值,一舉奠定了業內地位。而自去年11月以來,中國平安的股價便從149.28元的歷史高位一路劇跌,至眼下的僅收在51元左右。3月20日,羅毅決定將中國平安的精算價值從170元下調為60元。這一天,正是中國平安發布年報的時候,這時的羅毅不再樂觀了,認為中國平安高額凈利潤賴以支撐的投資收益在今後可能難以持續,對其估值體系需要重建。去年中國平安實現投資收益570億元,比2006年增長168%,其中 486億元是股票和基金投資收益。羅毅預計,受市場行情影響,中國平安的554億元交易類資産今年可能會出現20%至30%、也就是110億至160億元左右的虧損。另外,中國平安21.5億歐元代價買入富通投資50%的股權,羅毅也不看好,因為掌握不到富通的管理權,只能當作是個戰略投資。他還認為平安銀行的問題是儲備嚴重不夠,600億元規模的貸款,儲備總額只有4億多元。而去年為上市公司貢獻近15億元利潤的證券業務,今年增長或難以持續,甚至可能會拖累中國平安的業績。有人更認為,資金不足是平安硬闖再融資門的背後動因之一。
  王利平提到的國際化可能也是再融資的“動力”。“ 市場傳言稱平安是為收購英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保誠集團’而融資千億。”化名為“霹靂扒拉”的股民對平安的企圖意有所指,他説,從1月21日的98元最低跌至65元,跌幅達三成。反對天量再融資的戰鬥,實際上在那一刻就打響了。在中國平安連續跌停的1月21日和1月22日,有基金買入和賣出的金額分別為 6.885億、16.7億。從那時候開始,中國平安此後再度進入下行通道。主張“再融資的負面影響遠超大小非”的和訊信息首席分析師文國慶也指出,平安是一個特別的案例,再融資對它來説也許是一個超越中國人壽的絕好機會。雖然對於平安自己來説這是合理的,比如它想拿這筆錢去海外抄底受次貸危機影響的金融機構,這樣的機會過去後就再也不會有了。但是,對於整個市場來説,它卻造成了理解上的矛盾。
  “難道它會僅僅為了當回霸主嗎?現在的股民並不那麼容易對付。”朱強感慨地告訴記者,“薪酬門之後,平安玩足了聲東擊西之後,他也可以暗渡陳倉。但如果逆風太盛,説不定平安自己先是難以平安。”

  相關稿件
中國平安保險啟動大災預案保障雪災理賠 2008-01-30
平安保險首家獲批總資産15%足額境外投資 2007-12-05
農行攜手平安保險實現櫃&代理交強險出單 2007-07-06
平安保險整合旗下兩家銀行 邁向金融控股集團 2007-06-22
中國平安保險一季度實現凈利潤39.58億元 2007-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