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像傳銷 親戚朋友都敢蒙
統計顯示,保險成為2007年消費者投訴最多的金融産品,數量較2006年增長4.8%。
    2008-03-14    董穎    來源:市場報

買時説“都保” 賠時提“免責”

  左手拿着醫院單據,右手拿着自己的保單,60多歲的周大爺搖了搖頭,嘆氣説:“你説這保險有什麼用啊。當時説的好好的,生了大病都管,晚年沒有後顧之憂。這才兩年多的功夫,全變了。”
  原來,60歲的周大爺花了近萬元為自己買了份保險,沒想到兩年後心梗發作申請理賠時,保險公司認為不符合條件而拒絕賠償。
  周大爺説,2005年1月保險員熱情地向他推薦了一款“投資連結險”,説這個保險不但比銀行存款收益高,而且有病的話保險公司還給賠,有“投資 +保障”雙重功能。如果因大病不能繼續繳保費,保險公司可以予以豁免保費。周大爺當時已經60歲,被業務員説動了心,於是交納了2460元保費,加上後來續保,共計9900元。
  2007年,周大爺突發“急性心肌梗塞”被送進醫院搶救,花了3萬多元,出院後每月還有1000多元醫藥費。周大爺找到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卻説,“急性心肌梗塞”不是合同內限定的幾種大病,按規定不能賠償。假如周大爺不願再續保,就只能按保費50%退還。“當初説得天花亂墜,真出事一推了之。這保險公司也太忽悠人了!” 同時,對於周大爺的豁免保費要求,保險公司也未批准。“保險公司説60歲以前患重大疾病的才可以豁免保費。我投保當年就已經60歲了,豁免條款對我當時就失效了,業務員為什麼不明確告訴我?這不是欺詐嗎?”周大爺氣憤地説。
  “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偶然。”曾經做過保險員的段小姐告訴記者,有時為了能讓投保人買保險,業務員往往只説好的,不説壞的,對於免責條款也不説明白。最常見的就是業務員按理想狀態給消費者算出某類産品多少年後能拿到多少錢,如果生了病都能報銷哪些。直到日後理賠時投保人才發現,還有很多免責的條件。

理賠跑斷腿 條款看花眼

  在中消協接到的保險投訴中,“理賠難”已成為焦點。投保容易、索賠難是大多數消費者目前面臨的問題。消費者在索賠時必須要遞交完整的手續和有關證據資料給保險公司,有時投保人為此不得不跑上四五趟,缺少一項就無法理賠。更有的消費者因為不了解索賠程序,沒有提前通知保險公司或是沒有留齊材料,最終導致不能理賠。“投保容易、索賠難;收錢迅速、賠錢慢”,採訪中,有的受訪人乾脆將保險定義為“跟傳銷差不多,連親戚朋友都蒙”。
  此外,保險條款繁雜也讓不少投保人感到不滿。“看起來太累了!”近期想為自己買份壽險的高先生對記者説:“我不信保險員的話,準備自己好好研究一下保險條款。誰知道合同長達十幾頁,還沒看完我就覺得頭疼。”“預定利率是什麼?年複利率又怎樣解釋?連合同都看不懂,我怎麼敢買。”高先生的抱怨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百姓的心聲,也反映出中國保險業“脫離群眾”的現實。保監會前任主席馬永偉對此深有感觸,他公開&&,現在的保險合同條款,連他這個保監會前主席都看不懂,更何況普通的百姓。

  相關稿件
農民工養老保險亟待打破制度瓶頸 2008-03-14
黃澤民:上市銀行均應參加存款保險 2008-03-13
周小川:存款保險制度還在論證尚無時間表 2008-03-13
戴皓:商業保險助力社保體系呼喚政策支持 2008-03-12
雪災農業損失幾百億 保險金只救助了千分之一 2008-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