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各國如何出招平物價
通脹成為“潮流”,央行進退兩難
    2008-03-04    謝靜    來源:國際金融報

  去年暴漲80%的國際小麥價格進入今年後,又翻了一番。一年來,大豆價格上漲了96%,玉米價格也上漲25%以上。從去年年初開始抬頭的農産品通脹威脅,終於席捲全球經濟。
  德國世界經濟研究所專家本德哈格日前指出,物價上漲已然成為新一輪的世界經濟現象。

美國輸出“通貨膨脹”

  2007年,墨西哥玉米餅的價格翻了一番,意大利人的麵條價格扶搖直上,印度日用品價格平均漲幅為30%。英國《經濟學家》去年年末題為《食品——不再廉價》的文章曾被多家媒體轉載。文章稱,“亞洲的收入上升和美國的乙醇補貼終結了漫長的低價食品時代”。
  國際經濟學家分析稱,隨着中國、印度等擁有龐大人口的國家國民收入得到提高,肉類消費急劇增長,正在引發飼料用糧食價格的攀升。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國際糧食價格持續呈現上升趨勢。
  而連日攀升的國際糧食價格也引發了中國等各國食品和飼料等價格的上漲,並將通貨膨脹壓力推向高潮。
  上世紀90年代初曾擔任世界銀行駐京辦事處負責人、現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係學院的高級客座教授、中國經濟問題專家鮑泰利&&,“事實上,中國引進了不少通貨膨脹”。
  他舉例説,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裏,大豆價格翻了一番。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石油價格不斷攀升,直接影響到中國的通貨膨脹率。
  紐約外交關係委員會資深研究員、國際經濟項目主任斯蒂爾則認為,由於中東和中國等亞洲國家實際上仍然採取與美元挂鉤的政策,因此美聯儲採取的過於寬鬆的利率政策會導致全球性的通貨膨脹。
  他説:“美國正在向國外輸出通貨膨脹。如果這種情況失控的話,它會損害美元作為長期儲備貨幣的價值。隨着其他國家把儲備貨幣從美元轉向其他貨幣,例如歐元,美聯儲的做法會引起國際貨幣市場出現重大動蕩。”

各國央行進退兩難

  物價在任何國家都是一個極度敏感的字眼。面對物價狂飆,不少政府都主動採取措施。
  布什曾在第一任期批准每人退稅最高300美元,以緩和2001年經濟衰退的衝擊。現在,為避免美國經濟重新陷入衰退,布什政府又準備減稅。
  意大利政府任命了一位“物價先生”,負責監督物價。選舉運動也將物價作為競選的主題之一,好幾家檢察院針對“作弊提高價格,對商品進行投機” 展開了調查。
  比利時央行透露,食品價格的漲幅高於歐元區其他國家。這一漲幅主要涉及麵包、菜油、黃油和咖啡。去年12月中旬,有近2萬人在布魯塞爾示威,要求提高購買力。比利時2008年的預算準備撥款2.5億歐元,用於減輕工資分攤金、提高低退休金和家庭補助金。政府還宣布加強對物價的監控。
  希臘是歐元區通脹幅度最為強勁的國家之一,生活成本上漲一直為居民所擔憂,傳媒不斷渲染,對各行業的工資談判增添壓力。
  英國《金融時報》稱,3個月前,俄羅斯已經實行食品價格管控。阿根廷也上調出口關稅,以保障國內市場供應充足。
  觀察人士認為,各國中央銀行的決策者目前處於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他們一方面要通過削減利率來促進經濟增長,與此同時,他們又面臨着嚴峻的通貨膨脹壓力。

  相關稿件
網友最關注:反腐敗、物價、房價 2008-03-03
物價是政協委員們關注的重點之一 2008-03-03
盼物價降下去,工資漲上來 2008-03-03
新個稅起徵點不能補償物價漲幅 2008-02-29
警惕物價上漲造成農民負擔反彈 200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