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2-19 本報記者:王亞光 吳琼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日前,世界貿易組織首次裁定中國對進口汽車零部件徵收大額關稅,違反貿易規則。而權威專家&&,中國並未違反世貿組織原則。 根據現行標準,中國對等於或超過整車價值60%的零部件,徵收與整車相同的關稅(稅率25%),單純零部件進口徵收10%的關稅。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部主任趙玉敏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中國汽車零部件關稅政策是為了避免國內部分汽車生産商將整車分拆進口,然後在國內組裝,以規避整車須交納的較高關稅。 趙玉敏説:“中國已經大幅降低了進口關稅,完全兌現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做出的承諾。”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博士梅新育持相同觀點,並説“抹平兩者之間的稅率差相當於鼓勵公開走私”。 13日,歐、美、加訴我汽車零部件WTO爭端案專家組向當事方提交中期報告(初步調查結果),基本上支持歐、美、加的觀點,認為中國對超過整車60%以上的進口零部件按整車徵稅的做法違反相關貿易規則。 歐、美、加三方認為中國對汽車零部件所徵收的關稅阻礙了國內汽車生産商採用進口零部件,這將減少美國、加拿大以及其他歐盟國家汽車零部件生産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有違世貿組織原則。 這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世貿組織首次作出的不利於中國的裁定。按照爭端解決程序,中國還可就正式裁決結果提出上訴。 對於專家組提交的初步調查結果,中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14日在一項聲明中説,中方正在認真研究世貿組織專家組向各當事方散發的中期報告(初步調查結果),準備向專家組提交評論意見。 聲明説,中方尊重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在專家組作出此案的最終裁決之前,不對報告進行評論。 梅新育説:“中國應該提起上訴,即使在爭端解決中最終敗訴。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歷史上,迄今尚未出現過終裁與初裁不一致的先例,但事在人為,中國並不是不能開創先例。” 趙玉敏分析説:“由於國內低端車零部件生産商已可以滿足市場需求,此次爭端的根源其實在於高端車零部件的進口。” 近年來,中國市場對高端車日益旺盛的需求使得大批國外汽車零部件生産商覬覦中國市場。“然而,國外零部件生産商並不想用技術換市場,於是降低進口關稅成為它們進軍中國市場的捷徑。”趙玉敏説。 商務部貿易司一位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許多國外零部件製造企業都在對其政府施加壓力,試圖通過WTO協議的規定來迫使政府取消這個門檻。 最新的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全年中國共進口總價值106億美元的汽車零件,同比增長17.8%。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則顯示,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處於快速發展時期,2007年工業總産值達到670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即使最終裁定與初裁一致,從長遠上看,國內市場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著名分析師賈新光對媒體&&,一旦WTO裁決中國政府取消國産化率的門檻要求,這對於豪華品牌來説是利好消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