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聖祥:電荒為何被人們理解為逼宮
    2008-01-24    舒聖祥(杭州 會計師)    來源:新京報

  目前,由於電煤供應不足,全國電力缺口達6963萬千瓦,已經有13個省級電網出現不同程度的拉閘限電。電監會要求各單位做好春節及兩會期間的電力安全生産工作,確保電力供應萬無一失。(1月23日《人民日報》)

  看到“13個省級電網拉閘限電”的新聞,一些人聯想到了去年的“油荒”。於是,便有人將拉閘限電理解為一種模仿性的“逼宮”行為,目的旨在電力漲價。然而,在國務院&&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不久的當下,這樣的猜測顯然缺乏依據。
  其實,據報道眼下的“電荒”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持續低溫讓供電進入冬季用電高峰;二是冬季煤炭産量下滑,産煤大省山西又正處於煤炭安全生産整改期間,造成電煤供應不足;三是華中華東地區連續的強雨雪惡劣天氣增加了運煤難度,而在正常季節,電煤運輸的70%都是靠汽車來完成。其中第三個原因顯然與當下突發的電力供應緊張關係尤為密切。事實上,13個拉閘限電的省級電網,大部分都屬於雪災嚴重的華中華東地區。
  明明是客觀原因造成的“電荒”,可有人卻更願意將之理解為一些電力企業的“逼宮”,這其實與某些電力企業曾在公眾心目中留下過不佳的社會形象有關。蘇軾有言:凡人為善,不自譽而人譽之;為惡,不自毀而人毀之。用到這裡也許不是十分恰當,但電力企業面對“人毀之”的現狀,至少不應該喪失反思的能力,不能只是抱怨公眾的“無知”。
  在某媒體公布的“2006企業社會責任評估”排名中,國家電網公司曾經排名墊底;在2007年的這份榜單中,國家電網公司排名第69位,依然非常靠後。這與國家電網公司在財富500強中第29位的高收入排名,顯然很不匹配。電力企業之所以在公眾心目中普遍形象不佳,原因正在於其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極其不夠,在於其對公眾利益的長期關懷缺失。
  站在這個角度,雪災事實上給電力企業提高公信力創造了一個絕好的機會。所謂事實勝於雄辯,唯有實際行動是不可詆毀的。國家電監會已經呼籲電廠顧全大局,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基礎上全力保證電力供給;其實,電力企業更應該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自覺地將社會責任意識做給公眾看。

  相關稿件
全國電煤緊張開始緩和 2008-01-24
三大因素導致全國各地電煤緊缺 2008-01-24
355家電廠電煤庫存剩8.8天 2008-01-24
為緩解電力緊張 鐵道部為電煤運輸"開綠燈" 2008-01-24
電煤緊張 華電部分機組停産 200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