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力砍電價的啟示
    2008-01-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正當漫游費到底是取消還是大幅降價的爭論處於白熱化之際,傳來了兩條好消息:廣東今年有望取消手機漫游費(《信息時報》1月13日);廣東將全面下調工業與居民銷售電價(《南方都市報》1月13日)。

    從這兩條消息中,可解讀出來的信息很多。譬如:行政壟斷下的一些産品收費其實是不需要浪費聽證表情的,可以直接取消或降低;行政干預公共産品價格,不能只聽漲不管降;行政降價深入人心,但覆蓋面太小。
    公共産品降價或取消收費的相關新聞,無疑向我們揭示了不同的利益關係。曾經有一家在全國獨佔鰲頭的國字號企業,花了1000萬元計算成本,最後結果出來了卻不敢公布。而廣東方面的做法恰恰相反——計劃取消手機漫游費與降低電價的依據,都是成本監審的結果。廣東物價部門調查發現,近年來廣東電網效益非常好,2006年的利潤有120多億元,2007年高達142億元。而整個廣東電網的資産才只有800多億元,算下來資産回報率高達11%,大大超過了國際上6%~8%的平均水平。基於此,廣東將全面下調電價,降價後全省每年可少交電費50億元。
    由主管部門主導公共産品降價,似乎沒有先例。但是廣東省政府以成本監審的利刃,對本地區央企産品直接砍價,不僅符合價格法,同時也符合政府經濟學的一般原則,此乃公共利益所在。
    廣東省調低電價的做法,給地方政府調控公共産品價格以巨大啟示。為什麼歷來由壟斷企業提出的漲價方案,總是能在聽證會上順利闖關?原因之一就在於部門利益時常無視公共利益,借信息不對稱蒙蔽公眾——畢竟,選幾名外行的聽證代表,是無法左右漲價聽證會的,甚至連聽證方案都未必看得懂。
    備受詬病的行政壟斷本身並不是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壟斷企業通過壟斷優勢盤剝消費者。應當説,任何國家都有壟斷企業,對於一些資源性的、事關民生大事與國家經濟命脈的行業,政府往往會壟斷經營。但壟斷經營的公共性卻大同小異,即政府提供的公共産品無論是否壟斷,均不以營利為目的。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