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1-03 本報記者:姜雪城 陳俊 賀佔軍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記者採訪發現,駕乘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東風,一個個工業基地和特色産業在這方熱土蓬勃崛起。這些産業和基地將新增巨大的用水需求,但是,西北地區水資源已經很難支撐其迅猛發展。 來到黃河東岸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眼前荒原上十幾個大型煤礦、火電廠、化工廠框架正在隆起,一座用來引蓄黃河水的中型水庫已經建成。據介紹,寧夏煤炭儲量位居全國第六,寧東地區煤炭資源探明儲量達273億噸。 2004年起,寧夏決定在寧東地區建設國內大型能源重化工基地,而且將基地建設列為自治區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一號工程”,規劃到2020年,這一地區將新建、擴建一批大中型現代化煤礦,新建八座大型坑口火電站和兩座煤矸石綜合利用電廠。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以煤水結合為開發核心。而寧夏氣候乾旱,降雨稀少,地産水資源貧乏,人均和畝均佔有量僅分別只佔全國平均值的1/12和1/28。儘管近幾年當地通過水權轉換方式,實現了水資源總體短缺下寧東基地用水的短暫平衡,可是從長遠看缺水依然是發展的最大瓶頸。 地處河西走廊的甘肅省石羊河、黑河等內陸河流域,近年已經備嘗發展商品農業産業基地的苦果。黑河中游的張掖市大規模建設商品糧基地、商品瓜菜基地,大量佔用地表徑流,造成下游內蒙古額濟納旗居延海水枯沙起,目前正在進行艱難的治理。但記者採訪發現,西北地區仍有一些地方迎難而上,大量配置高耗水産業,産業開發與生態爭水的現象加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新時期林業建設中,制定重點建設環塔裏木盆地千萬畝優質林果産業帶的發展戰略,全區林果面積年均增加百萬畝以上,目前總種植面積已達1300萬畝。快速發展的林果業促進了農民增收,但是對生態用水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分析原因,正是面積不斷擴大的林果等高耗水産業“吃”掉了更多的水資源。 優勢資源的産業開發如何在發展衝動和水資源瓶頸之間尋求平衡,的確是擺在西北人面前的一個難題。 蘭州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高新才説,在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多年來西北地區呈現出經濟結構與水資源配置結構嚴重錯位的現象,從而加劇了各地水資源短缺矛盾,發展包括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資源優化配置等在內的水生態産業成為迫切需要。他&&,必須停止低水平開發水土資源的農業基地建設,利用現有土地引進陽光農業和沙産業、無土栽培等設施農業;退出商品糧基地建設,停止和改變粗放的種植基地建設;涉及國家戰略需要的能源基地,在沒有形成水資源合理利用條件的前提下,不能急於上馬,而靠調水工程增加用水總量的做法更要慎重,主要尋求在現有水量中節約出水資源來發展,尤其是後備戰略基地和接替基地更不可急於上馬,減少水資源消耗性的産業,抬高産業准入門檻,創新發展路徑。今後,西北地區必須“量水而行”調整發展思路,合理規劃基地和産業布局,利用當地豐富的光熱、風力等可再生自然發展新能源;同時,加快發展耗水少的旅游、文化創意和信息等新型産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