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記者獲悉,12月26日下午,國務院提交的有關“醫改報告”首次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進行了分組審議。消息人士透露,“醫改報告”中“補需方”(即補貼患者)的原則已經較為確定。 雖然萬眾關注,但臨近2007年年末醫改方案仍然千呼萬喚“不”出來。12月9日,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稱,2008年我國才會&&深化醫藥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並推進試點工作。 新醫改之路可謂坎坷多變。在最初徵集的九套方案中,提出了“政府主導”、“市場主導”兩套思路。北京大學代表的方案認為,中國醫療領域之所以變亂百齣,是因為市場化改革。政府放手醫院為逐利主體,終至普通患者苦不堪言。他們主張,政府應該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從而保持其公益性輸出,而患者可以免費、接近於免費獲得基本醫療保障。北京師範大學、世界衞生組織代表的方案則認為中國醫療領域的問題恰恰是市場化不徹底、不完備造成的。因此政府應該把有限的資金投給需方,為患者購買保險,並引導醫療機構為贏得“客戶”而進行競爭,從而提高服務質量,降低價格。而對於醫療機構的主管部門,衞生部門顯然青睞於補供方醫院,而作為醫療保險的主管部門,勞動保障部門則更傾向於補需方患者。基於不同部門的權力和利益,多套方案自5月提交後一直爭執不休。 10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針對中國未來醫療體制改革不僅提出“要堅持公共醫療衞生的公益性質”,更明確了要“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兩天后,國家發改委牽頭分別在南昌、天津召開了南北兩大片區的“醫改座談會”。座談會最終確定了醫改方案將在融合9家獨立機構草擬的醫改方案的基礎上,形成一套中國式的醫療改革新方案,並向社會徵求意見。 而根據最新的消息,在最終遞交國務院的融合方案中,“補需方”已成為較為確定的方向。另據了解,醫改方案一旦在全國人大形成共識,就會進入具體的執行階段,然後再根據實踐情況將其中成熟的部分形成法律法規,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現有的規章制度也將根據“醫改”的精神進行修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