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産業臨近“大治”時代
關停藥品、醫療器械生産企業近300家
    2007-12-06    陳麗娟    來源:國際金融報
  全國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現場會12月5日在廣東召開。據國家藥監局介紹,近期全國藥品專項整治工作在研製、生産、流通、使用等各環節均取得顯著進展。將力爭在年內實現四項整治目標:完成藥品註冊現場核查,建成特殊藥品監控信息網絡,基本解決挂靠經營、超方式和超範圍經營藥品問題,禁止和取締以公眾人物、專家名義證明療效的藥品廣告。
  國家藥監局邵明立局長&&,藥品研製環節的弄虛作假是首要打擊重點,並將進一步規範藥品註冊申報程序。截至今年10月底,已完成2.9萬多個品種的現場核查,佔全部任務的97.5%。企業撤回藥品註冊申請7300多個,藥品註冊申報數量大幅下降,申報質量明顯提高。並對已完成14.8萬多個藥品批准文號和2.6萬餘件醫療器械註冊證的清查,佔總數的87%,對發現問題的1100多個品種,依法進行了處理。藥品標籤和説明書也已進行了重新審查,將集中治理了“一藥多名”。
  他還介紹在藥品生産環節的監察過程中,已經依法收回GMP證書157張,關停藥品、醫療器械生産企業近300家。並向高風險品種生産企業派駐監督員1300多人,以加強對藥品生産過程的動態監督。除此,在藥品的流通和使用環節,打假治劣、規範臨床用藥也成為重中之重。
  其實,除了在全國範圍內加強藥品各環節監管,今年以來針對醫藥産業的新政也是頻頻&&。除了藥監局自身修訂&&了《藥品註冊管理辦法》、《藥品GMP檢查認定評定標準》等多種規章,國務院業已&&《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衞生服務的指導意見》;發改委、衞生部等8個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藥品和醫療服務市場價格秩序的意見》;衞生部召開“醫院藥品招標制度研討會”,廣東的“挂網招標”、“兩票制”作為一種模式待推廣;《中藥國際化發展戰略》和《中醫藥發展綱要》對民族醫藥産業做出戰略規劃;衞生部醫改方案即將公布,等等。
  種種新政預示着醫藥行業在經歷了“多事之秋”與“寒冬”後,也許將迎來“大治”時代。然而,藥品整治與新政實施能否解決日益突出的問題,實現行業戰略轉型,而不重蹈“鄭曉萸時代”的覆轍,恐怕還需實踐檢驗。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