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確定明年經濟發展基調:防過熱、防通脹、重民生
    2007-12-05    記者:韓潔 陸裕良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5日電 旨在為明年中國經濟發展確定基調的中央經濟工作會5日落下帷幕,中國高層明確&&,防止經濟轉向過熱和明顯通脹將成為2008年中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同時政府將投入更多財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十多年來,中國每到年末都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時調整發展策略,保證經濟平穩健康運行。面對當前中國經濟存在的過熱風險和不斷上升的通脹壓力,此次會議適時提出,要“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
    這一表述凸顯中國明年發展任務的新變化。中國社科院4日發布的2008年《經濟藍皮書》指出,減少貿易順差、抑制投資以及控制流動性過剩等成為中國當前宏觀調控的重點。採取有力措施穩定物價,抑制房地産價格過快上漲,也是中國政府面臨的迫切任務之一。
    根據會議,中國明年的貨幣政策將從目前的“穩中適度從緊”轉向“從緊”,財政政策雖然繼續保持“穩健”,但在調控方向上更加注重“促進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支出結構也將進一步優化,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
    對此,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調控趨緊主要針對中國當前存在的流動性過剩,對穩定投資和社會總需求也有積極作用。
    今年以來,由於貿易順差增加及資本項目下的資金流入,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持續擴大,目前已超過1.4萬億美元,進一步加劇流動性過剩。而面對居高不下的投資增幅,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實施節能減排任務變得更加艱巨。
    2008年將被視為完成中國“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根據會議,明年中國政府在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防止投資反彈的基礎上,將&&和實施更多有利於節能減排的價格、財稅、金融等激勵政策,並強調要把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作為檢驗經濟發展成效的重要標準。
    社科院《經濟藍皮書》指出,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不斷上漲已經成為宏觀經濟趨向過熱的明顯信號。受豬肉、食用油等食品價格上漲影響,中國的CPI繼3月突破3%警戒線後一路走高,在8月和10月雙雙達到6.5%的十年新高。
    針對這一新挑戰,會議傳遞出防止出現“明顯”通貨膨脹的信號,提出要採取“有力措施”抑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加強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緊缺商品的生産,完善儲備體系,提高價格調控預見性。
    確定明年經濟調控方向的同時,中國政府也將更加關注農業和民生等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
    “糧食安全的警鐘要始終長鳴,鞏固農業基礎的弦要始終緊繃”——這一表述足以可見中國政府對糧食安全問題的擔憂。雖然中國糧食生産將連續四年豐收,今年總産量有望超過萬億斤,但是耕地減少和人口增長仍對中國糧食安全構成挑戰。
    根據會議,發展農業仍是明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同時,將“發揮廣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力爭糧食生産再獲好收成,並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在民生方面,中國政府明確&&,2008年將“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加大對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根據會議部署,明年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就業,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並且加快面向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廉租住房建設。值得關注的是,會議還提出,明年將穩步實施醫藥衞生體制改革,並強調將堅持公共醫療衞生的“公益性質”。
    根據社科院專家預測,2008年中國GDP增速將會有所回落,與今年預計11.5%的增速相比,明年增幅將可能低於11%。
    “中國調整宏觀調控政策,加大對貧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意在為高速增長的經濟‘降溫’,”世界銀行中國和蒙古局局長杜大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他&&,這一調整將有助於緩解中國的貿易順差,使中國經濟增長由過多依賴出口轉向國內消費,從而解決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
  相關稿件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胡錦濤溫家寶作重要講話 2007-12-05
溫家寶近日主持研究當前經濟工作突出問題 2007-06-14
我國明年經濟工作將以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 2006-12-18
經濟工作重點定調 股市主題投資機會凸顯 20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