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存通兌能否終止圈地運動
    2007-11-20    作者:張若斌    來源:證券時報
    隨着央行小額支付系統的全面上線,在給客戶帶來通存通兌便利的同時,也將以前處於絕對優勢地位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推上了風口浪尖。市場人士認為,此舉將大大緩解中國銀行業同質化競爭格局,使得“大而全”的國有銀行擺脫對網點資源的依賴,也使得“小而精”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能夠充分發揮其特色優勢。這對於正處於急速擴張期的中國銀行業來説,真可謂是一支“清心劑”。
    一直以來,網點資源是四大國有銀行最為倚重的優勢。因為有網點才能吸引存款,而銀行也只有在存款的基礎上才能開展其他業務——發放貸款、推銷理財産品、代銷基金保險、外匯買賣等。因此,無論是國有銀行、還是股份制銀行,都不得不大肆擴張網點數量。於是,我們經常在熱鬧的商業區和高檔居民區內,看到幾家銀行門當戶對、互不相讓的競爭格局。對此,有人戲稱為中國銀行業的“圈地運動”。
    博弈論告訴我們,單個經濟體效率的提升,卻可能造成整個經濟系統的效率低下。在客戶排隊1個小時在一家銀行取款、再排1個小時去隔壁一家銀行存款的案例中,無論客戶還是銀行,都是徹底的輸家。也就是説,銀行業的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本質上是一種“負和”博弈。
    此次小額支付系統上線的最大意義,就在於一個新的理念——商業銀行無需網點也可吸收存款,從本質上打破了傳統銀行業對網點的依賴,給中國銀行業如火如荼的“圈地”運動畫上了一個終止符。今後,如果客戶決定購買某銀行的金融産品,無需費時費力取款存款,只需通過小額支付系統便可實現轉賬。對客戶來説,從操作上省下的大量時間可用於決策與風險評估;對銀行來説,從現金支付和網點建設上省下的人員和經費可更好地用於産品設計和客戶服務。
    本質上,通存通兌相當於銀行共享網點資源。這對股份制商業銀行來説無疑於一場盛宴。此前,興業、招商、民生等8家股份制銀行在上海已實現了跨行通存業務,持有任何八家銀行中任一賬戶就可在其它7家銀行櫃面辦理存款。此次,央行小額支付系統跨行通存通兌的開通,將更大範圍內幫助其拓展客戶群。然而這對於四大國有銀行來説,無疑是一場艱難的改革。在開通初期,並非每家銀行網點都能辦理申請,如建行和工行等目前只在各區的支行可以辦理,收費也明顯比股份制銀行高出許多。當然,這對於國有商業銀行來説,也是其可喜的第一步。
  相關稿件
銀行通存通兌高收費依據何在? 2007-11-20
跨行通存通兌是銀行的一次盛宴 2007-11-20
"通存通兌"蘇州遭冷遇 收費偏高是主要制約因素 2007-11-20
廣西:跨行通存通兌第一天 市民“冷熱”不一 2007-11-20
想跨行通存通兌?拿錢來! 200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