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域名《自律公約》效果明顯
    2007-11-14    焦艷玲    來源:市場報

  “以前公司經常會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郵件和電話,説我們公司註冊的域名就要到期了,讓我們續費,搞得我們莫名其妙。這幾個月這種情況就基本沒有了。”深圳一家電子企業負責人説。
  日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我國互聯網地址資源首個行業自律公約簽署後,取得的階段性成效。該中心對蘇州華炎、上海今越等違規代理商進行了通報。現在,用戶的投訴量已經下降了五成以上。

域名行業簽首個《自律公約》

  針對域名註冊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個別服務不規範的現象,如誤導用戶註冊互聯網地址,濫用電話、傳真、郵件騷擾用戶等傷害用戶,而且用戶投訴量大的違法違規行為,萬網、中企動力、新網、廣東互易、廈門中資源和銘萬公司六大機構於今年7月發起,40余家域名註冊服務機構在京聯合簽署了《互聯網地址註冊服務行業自律公約》。
  《公約》提出行業自律三大原則和八項承諾,全面保障用戶的合法權利。《公約》包括不誤導用戶註冊互聯網地址,不濫用電話、傳真、郵件騷擾用戶等。COM域名等境外域名也第一次被納入到自律範疇之內,《公約》的監督執行機構是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對各大註冊服務提供商的執行情況實施監管。這是我國互聯網地址資源首個行業自律公約,對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域名行業的良性、有序發展具有積極效應。
  到目前為止,陸續又有250多家從業企業簽署了《公約》,不僅遍佈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而且覆蓋了98%以上域名註冊用戶,完成了行業自律機能的覆蓋。這也成為用戶保護自身權益的一張“護身符”。
  “域名註冊是互聯網行業最重要的基礎服務之一,以前由於一些不具服務資質的企業侵害用戶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導致了用戶註冊域名時遇到了種種問題。”中國萬網CEO張向東説:“因為這個市場上有大量的代理商,甚至還有一些不具任何行業資質的公司。所以,規範行業説起來容易,但真正實施起來可以説是困難重重。”
  “行業內的問題,還是需要行業內的企業自己産生免疫機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北京新網數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侯濤在談起籌劃《互聯網地址註冊服務行業自律公約》時不無感慨地説。

違法違規手段無處遁形

  除了通過龍頭企業帶頭自律樹立行業服務規範等措施外,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還定期對投訴量大的公司進行通報,也讓以前那些侵害用戶合法權益的違法伎倆慢慢浮出水面。
  在公布監督舉報電話和郵箱之後,CNNIC在8月初開始陸續接到用戶的投訴。“被投訴的大部分都是不具備任何資質的公司。”CNNIC法務主管孫含會告訴《市場報》記者,投訴的問題主要是冒用他人名義發送恐嚇銷售郵件,對用戶進行續費欺詐等。
  8月初,《公約》簽署後僅僅半個月,CNNIC就對遭到用戶投訴較多的蘇州華炎、上海今越兩家違規代理商進行了通報,並將相關材料移交到有關部門。 “CNNIC的通報確實在代理商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那些上榜的違規公司完全沒有了市場,被揭穿了的騙局還怎麼繼續騙人啊!”新網總經理侯濤笑着告訴記者。
  隨後在9月底和10月初,CNNIC又連續通報了兩批多次遭到用戶投訴的企業。據了解,自《公約》簽署以來,CNNIC已經向60多家遭到用戶投訴的企業發出了“規範服務的通知”,“其中,大多數企業都在規定期限內進行了整改,所以只對一部分拒不整改或整改效果不好的公司進行了通報。”CNNIC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8月初每天都能接到不少投訴電話,自律活動開展後,投訴量下降了五成以上。” CNNIC客戶服務部主任楊雪説。這不僅説明域名市場正在回歸到服務至上的健康發展道路上,更説明《公約》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公約》漸成誠信服務標識

  由於CNNIC在自己網站上公布了《公約》的簽約機構名單,不少企業在註冊域名之前都會去查詢一下,選擇簽署了《公約》的機構進行註冊。
  業內人士&&,推動行業走向規範化,給用戶提供更好的域名註冊服務,這才是《公約》最根本的目的。目前,《公約》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行業影響力,只要域名註冊服務機構自覺遵守《公約》,主管部門監管到位,域名註冊市場就能實現良性有序的發展。
  信息産業部電信管理局謝存副處長對此作出高度評價,認為《公約》的簽署建立了行業自律與政府監管相結合的管理機制,為構建和諧有序的互聯網市場秩序提供了思路上的借鑒。
  《公約》監督執行機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還公布了監督舉報電話:(010)58813000-2,以及監督舉報郵箱:jiandu@cnnic.cn。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