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起徵點應“與時俱進”
    2007-11-06    毛建國    來源:中國網

    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問題一直為民眾所關注。專家認為,相對於當前中國居民收入,1600元的稅起徵點過低,壓制了中等收入者,使工薪階層成為個稅繳納的主體。調查顯示97.0%的人認為目前個稅起徵點不合適,期待能將其調高(11月5日《中國青年報》)。

    1960年,日本池田內閣宣布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採取最低工資制、社會保障計劃、增加農業者收入、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削減個人收入調節稅和企業稅等一系列措施。這一計劃迅速成為日本經濟起飛的基礎和轉折點。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標,實際國民收入增加了一倍;1968年成為西方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2大經濟強國。
    近年來,一直有輿論呼籲制定中國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而提高個稅起徵點,削減個人所得稅,應是“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重要一環。
    論者童大煥先生稱:2000年國家財政收入是1.3億元,2004年上升到2.6億元,4年財政收入翻了一番。而工資佔GDP的比例,1989年是16%,2003年則下降到12%。與之對比,工薪階層負擔的個稅卻成為1994年以來增長最快的稅種,平均增幅高達48%,遠高於GDP的9%的平均增長率。正如輿論所説,今日中國已經完全具備“反哺民眾”的充足實力。國家財政收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遠高於GDP增幅,2006年已達近4萬億元,今年則有望突破5萬億元。這一現實下,國家應該也可以提高個稅起徵點。
    應該看到,國家對於個稅起徵點過低現象給予了關注。2005年10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議案,個稅起徵點由800元上調到1600元。原來的800元起徵點,導致了眾多保姆也進入了繳納個稅行列。而隨着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1600元的起徵點,又導致了眾多農民工進入了繳納個稅行列。
    誠然,個稅在國家稅收中地位並不高,只佔第四、五位置。但由於它直接與民有關,引起的民眾躁動也最大。十七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然而,過低的起徵點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中低收入者,對穩定的社會結構造成了事實上的阻礙。
    社會在與時俱進,個稅起徵點也應該與時俱進。節流亦是增收,調高個稅起徵點,對於中低收入者而言,不僅具有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更大的作用在於,它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國家對於民生的關注,對於國民收入倍增的重視。而這無疑也是“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的體現。

  相關稿件
公眾為何要求提高個稅起徵點 2007-11-06
個稅起徵點應隨百姓收支狀況而動 2007-11-06
細化個稅徵收比調高起點更重要 2007-11-06
97%的公眾期待能改變個稅政策嗎? 2007-11-06
明年個稅申報徵收政策不變 200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