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籲恢復圓明園部分原貌
紀念圓明園建園300周年國際學術會議召開
    2007-10-2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圓明園學會原副會長、93歲高齡的著名建築學家汪之力在18日舉行的“紀念圓明園建園 300周年國際學術會議”上呼籲,應按照現行規劃,盡快恢復圓明園原有的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並按原樣重建總體十分之一的建築物,用作展示“圓明園事件”、清朝的政治和文化以及中國傳統園林,讓圓明園成為保護世界文化的特殊紀念地。
  近年來關於圓明園遺址的重建與否在學術界展開激烈爭論,2000年9月由國家文物局批復的《圓明園遺址公園總體規劃》堅持對圓明園實行“全面保護、重點整修、合理利用”的方針,並規定按原樣重建總體十分之一的建築。汪之力指出,這七年以來幾乎沒有增加新建築,沒有恢復建築,就談不上科學利用,但《圓明園遺址公園總體規劃》是國家法律,必須積極執行,不能否定、拖延和不作為。
  去年10月,浙江橫店集團宣布將籌資200億元人民幣,耗時五年再造這個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由此引發軒然大波。汪之力對此&&,反對按原樣全部重建圓明園,更反對在外地重建圓明園。“在外地説是重建,結果必然是耗費鉅資而搞得不倫不類”。
  香港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會長、中國圓明園學會副會長潘祖堯也認為,應在復建與保留上找到一個契合點,在兩者間採取“中庸”之道,即在保留遺址中復建,在復建中更好地保存遺址。
  他建議集中保留已被毀的東北角西洋樓景區,而對於遺址中已蕩然無存的荒野,要有考證地完全按歷史原貌逐步進行復建。“局部復建以後可以讓人們明白我們曾經失去了什麼,更增加愛國主義教育的直觀感受。”
  此次為期3天的學術研討會是中國圓明園學會自1980年成立以來第一次世界範圍內、針對圓明園“研究、保護和利用”的專業會議。來自中國、法國、英國、美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的100余名專家學者對圓明園所涉及的歷史人文、園林建築、文物保護等學科發表了學術觀點。同時,中國圓明園學術專業委員會也在會上宣告成立。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