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華:“環境質量過剩傾向”不利皮革産品出口
    2007-10-18    記者:王炳坤 姜兆臣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訊 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張淑華近日&&,在當前全球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的背景下,中國皮革業既要通過提高環保水平和産品質量來適應這一形勢,又要防止過分的環保質量要求成為國際貿易新“壁壘”。
  張淑華是日前在參加第五屆遼陽佟二堡——中國皮裝裘皮節期間作此&&的。這次皮裝裘皮節吸引了中國皮革協會,國內知名皮革生産地、集散地政府管理部門,國內著名皮革加工、銷售企業的近千名行業代表參加。
  張淑華介紹,中國皮革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産業規模位居世界首位。2006年全行業生産總值逾4000億元,出口350億美元,全世界1/2的皮鞋、1/5的輕革均來自中國。但是近年來由於對皮革製品的環保質量要求,很可能給這個産業帶來不利影響。
  張淑華將這種傾向稱之為“環境質量過剩的社會輿論傾向”。由於普通消費者不可能對每種化工材料的性能都十分了解,因此很多人一談到皮革製品中使用的化工材料,往往很難接受。消費者這種訴求表現在産品上,就是提出“零鉻”、“零甲醛”、“零苯”等過高的環保要求。而企業為了盡量滿足這些要求,在生産過程中不得不付出部分沒有必要的高昂成本。
  張淑華介紹,類似“零鉻”、“零甲醛”、“零苯”等環保要求其實並不科學,消費者只知道有些物質有害,孰不知只要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它對人體不會帶來負面影響。而在國際市場上,一些大經銷商為了使自己的産品更安全、更迎合消費者心理,往往為進入的皮革製品定出了超出科學標準的苛刻要求。這對於産品出口比例超過60%的中國皮革業來説,無異於一種新形式的國際貿易壁壘。
  張淑華舉例説,去年就發生過國外經銷商提出中國皮革製品有害物質超標,要求退貨的案例。但是經過調查,有害物質含量並沒有超過相關標準和合同雙方約定的範圍,屬於進口方的過分要求。但是類似案例給國內企業提了醒:在做産品出口時應格外重視環保質量,並約定相關條款,防止授人以柄。
  同時,考慮到目前大多數國家都沒有為皮革製品制定環保質量標準的現狀,中國皮革協會抓緊制定標準,將於今年12月1日實施的《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質限量標準》,是世界同類標準中要求最為嚴格的。一系列科學、合理標準&&並獲得國際認可之後,由此而引發的貿易“壁壘”也有望得到破解。
  相關稿件
270個加工貿易項目四地招親 湘出口迎來生機 2007-10-17
世界貿易組織裁定美尚未取消非法棉花補貼 2007-10-17
調控顯效 9月對外貿易增速"雙降" 2007-10-16
前三季我與四大貿易夥伴貿易額均逾千億美元 2007-10-16
宏觀調控顯成效貿易順差擴大勢頭趨緩[圖表] 200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