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玩具 世界兒童的快樂
    2007-09-26    王立嘉    來源:市場報

 《兒童玩具召回管理規定》日前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並正式實施。《規定》要求,兒童玩具存在缺陷的,即使生産者生産的兒童玩具符合我國有關産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要求,但經過調查、評估認定存在缺陷的,生産者必須停止生産、銷售,向社會公布有關情況,通知銷售者停止銷售和通知消費者停止消費。
  中新社發 井韋攝

  歐盟的一位官員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離開中國製造的玩具,世界兒童就會缺少很多歡樂。因為中國製造的玩具佔全球的70%以上甚至達到80% ……

如果離開中國玩具世界兒童會缺少很多歡樂

  近年來,海爾、聯想等中國品牌遠銷全球、其質量有口皆碑,而且由於産地近,國産品牌的售後服務往往更加方便快捷。據記者了解,中國製造的産品,在世界上有兩百多類,銷售量位居第一。去年全球的家用空調銷售量是一億台,光美的、格力和海爾這3個品牌就佔了將近五千萬台,佔將近一半,而中國的電風扇佔全球銷售量的70%,電熱水壺佔55%,紡織品、服裝更是以價廉物美贏得全球消費者的親睞。
  中國製造需要世界市場,世界市場也離不開中國製造。歐盟的一位官員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世界離開中國製造的玩具,那麼世界兒童就會缺少很多歡樂。因為中國製造的玩具佔全球的70%以上甚至到達80%。聯合國從事採購方面的一個負責人也曾&&,聯合國每年在中國都要採購中國製造的産品,光去年就採購了近一個億,九千多萬,但在聯合國從來沒有聽説過對中國製造的産品抱怨和投訴。

高標准考驗中國玩具

  中國玩具産業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考驗,許多玩具廠家都不得不在退出或轉型中抉擇。這一切源自於國際社會對玩具生産提出的更高質量標準要求後,中國許多玩具廠出現了虧本經營。
  2007年上半年歐盟、美國關於玩具生産新的標準以及中國玩具強制性認證相繼實施。由於中國生産的玩具80%出口國外,且以出口美國和歐盟為主,新標準實施以來,中國玩具廠家的生産成本提高了8%左右。而中國玩具生産利潤只有2至3%,生産成本的提高使他們無利可賺了。

表面強大實質弱勢的産業

  全球3/4的玩具均有“中國製造”的標識。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産基地和出口國。
  然而中國玩具製造業呈現出來的只是表面上的一片風光,利潤收入卻很低。
  “利潤都被國外經銷商賺走了。”安徽省天天玩(玩具)集團副總經理詹萬林説。
  20年前天天玩集團就為國外客戶代工生産毛絨玩具,産品樣式、價格是國外經銷商定好的,原料是經銷商從國外運過來的,天天玩集團只負責按照經銷商的要求組織工人生産,賺一點加工費。詹萬林説,他們的利潤在2%左右。

中國玩具業的老闆不是中國人而是外國經銷商

  中國有70%以上玩具生産企業都和天天玩集團一樣屬於來料加工或來樣加工,絕大多數中國玩具企業都在為國外經銷商打工,因此實質上中國玩具企業真正的老闆並不是中國人,而是國外經銷商。
  不只利潤低,中國玩具業長期停留在勞動密集型的産業狀態,絕大多數玩具生産企業沒有技術創新和改造能力,沒有産品設計和研發優勢,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不強,以自創品牌出口的中國玩具生産企業很少。
  中國玩具協會理事長石曉光介紹,儘管中國是一個玩具製造大國,但是卻始終缺乏規模大的玩具生産商,缺乏專業、優秀的玩具開發人才。結果是,始終沒有一家公司能夠有足夠的資本和技術條件,創造自己的品牌。在國際産業分工中,中國玩具産業處於附加值較低的産業價值鏈末端。
  有關專家&&,目前中國的玩具製造業在世界上具有良好的聲譽,這種主流趨勢不會輕易改變,但有兩件重要的事要做:一是品牌的建設,中國玩具行業要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帶動玩具産業的整體升級,有了實力才有影響力;二是提高企業管理質量,嚴格執行産品的檢驗,監控好産品原料的來源,降低人為因素影響産品質量事件的發生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