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隱藏信用風險
    2007-09-25    李梅影    來源:國際金融報
  標準普爾評級服務昨日發布的題為“中國50大商業銀行”的銀行業報告&&,中國主要銀行紛紛積極擴張其貸款規模,由此引發的信用風險不斷攀升,但是這些銀行不斷提升的盈利能力使得市場對於上升的信用風險的注意力發生轉移。
  “中國50大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大幅提高,其主要原因在於凈利息收入的快速膨脹,費用以及佣金收入急劇增長,成本效益的不斷改善,以及有利的信用成本,”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周彬説,“行業性的信貸快速擴張表明,許多銀行更看重資産規模和市場份額的擴張,而不是強化資本。銀行需要謹慎行事來平衡短期利潤和長期可持續發展。”
  標準普爾方面認為,從財務狀況,或更重要的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來看,改制後銀行和未改制銀行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儘管主要上市銀行在建立合理的公司結構、加強內控以及維持財務紀律方面卓有成效,很多未上市銀行的改革仍處於初級階段。當信用周期最終逆轉,愈演愈烈的兩極分化可能威脅到銀行體系的穩定。
  “如果本次研究報告所涉及的所有銀行足額撥備以抵補潛在的信用成本,那麼總體來説,在2006 年,它們可能只是實現了收支持平”,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曾怡景説。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