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蘭創造 引領標準
    2007-09-21    記者 劉益廣 通訊員 孫廣明    來源:市場報

  春蘭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陶建幸日前&&,隨着能源和原材料等生産要素價格的持續上漲,“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正逐步削弱,那種僅憑生産要素做大,依賴資源消耗做強的“製造”已失去競爭力。“敏感”的春蘭早已意識到這一點,遂已改變 “姿勢”,正從“製造”走向“創造”。
  回顧22年走過的征程,春蘭的發展史事實上就是一部“從製造到創造”的演變史。在這個艱辛的演變中,春蘭始終堅持走科技興企之道,並通過不懈的努力,激活了自身創造的四元素。

以數億投資激活創新元素

  “春蘭製造”的成功,應該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國內白色大家電剛剛起步,民用産品極少,春蘭及時抓住這一機遇,大膽創新,研製出了國內第一台民用空調;隨後,又製造出國內第一台民用超薄型電腦滾筒洗衣機、第一輛電噴摩托車、第一輛“轎車化”卡車……
  1993年,春蘭投資15億建起了研究院。建院之初,陶建幸確立了11個研究項目。14年來,其成果已遠遠超過陶建幸的預期。2002年9月,春蘭研究院耗時8年研製出第一塊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能動力鎳氫電池,這是春蘭掌握的又一項真正意義的核心技術,預示着一個跨度更大的新能源産業,已經成為春蘭多元化棋盤上一個新的增長點。同時,以高能動力鎳氫電池作為動力的電動自行車,已經成為春蘭的一支奇兵。
  目前,春蘭高能動力鎳氫電池業已基本産業化,“春蘭創造”成為中國製造業的驕傲。

以自主産權激活技術元素

  從一個年産值不足300萬的小廠,發展成為年産值數百億的大型企業集團,春蘭堅持了“以我為主”的發展模式。
  在産業領域,春蘭家電、機械、自動車、新能源等産業多達數百種産品,其發明專利已達千余項,且申請專利的比例仍在逐年遞增。目前,隨着高能動力鎳氫電池、生物制藥及無線通訊等高端産品的研製成功,春蘭已開始享受自主創新所帶來的産權收益。“春蘭製造”的産品,已經跨過了一些國家為進口産品設置的非關稅壁壘,如産品的環保標準、産品的安全性標準等,春蘭産品進入了全球市場。

以國際經營激活品牌元素

  作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老品牌,在國內,春蘭已擁有數千萬消費者,其品牌隨着空調産品連續30多年的暢銷,而被廣大消費者最先熟知並與之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進入21世紀後,春蘭産品又向時尚化、個性化、高端化方向挺進。與此同時,春蘭還加快了海外市場拓展的步伐。按照“先難後易”的原則,首先將出口的重點放在歐洲市場,産品先後進入法國、英國、德國、荷蘭、意大利等歐洲發達國家,並很快打開澳洲、非洲以及中東、南亞等地市場。在此基礎上,春蘭的海外“本土化”建設也取得驕人業績,先後在俄羅斯、阿根廷、越南、伊朗、印尼、柬埔寨等國組建了空調、摩托車等産品生産線,從而為“春蘭創造”邁出了重要一步,並強化了中國自主品牌的國際地位。

以全球競爭激活標準元素

  在全球市場競爭的實踐中,春蘭逐漸認識到要贏得市場更多的話語權,只有實現自有知識産權與技術標準的高度統一,做到産品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才能使“春蘭製造”真正成為“春蘭創造”。為此,春蘭制訂了標準化實施戰略,在加大自主技術創新的同時,積極參與國內外相關標準的制定。十多年來,春蘭先後主持和參與了房間空調器、冷水機組(中央空調)、全封閉製冷壓縮機、低溫除濕機等4項國家標準的起草與制定,並參與了高能動力鎳氫電池、燃料電池、人體基因修復等相關國際標準的修訂和草擬。從而不僅有效提升了自身産品的技術與質量優勢,而且將競爭對手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陶建幸坦言,“春蘭創造”還太少,很多事情想好了還沒有去做,關鍵是學習得仍不夠。但春蘭願意努力去“創造”,讓人們在世界市場上,能更多地看到春蘭品牌及最新産品的身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