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從今日(16日)起至9月22日,首屆中國城市“公交周及無車日活動”將在國內108個城市同時舉行。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城市均宣告加入這一活動,並將正式簽署“無車日”承諾書。翹首以盼的“無車日”終於來了。就在十年前,我們是萬萬想不到會有一天我們需要引進這個“國際日”來宣傳推廣節能減排理念的。
汽車是現代文明和經濟發展的象徵,在某些地方,汽車甚至成為加速現代化進程和GDP的保證。然而正所謂物極必反,人類萬萬沒有料到,如今汽車的過渡使用卻成為經濟又好又塊發展的瓶頸:隨着機動車數量的劇增,環境遭到嚴重污染,交通出現嚴重堵塞,成群結隊的“吃油老虎”也使能源問題凸現出來。根據測算,開展“無車日”一天,全國可節省燃油3300萬升,減少有害氣體排放約3000噸,並有數百人免受交通事故傷害。僅僅一天“無車”,竟有如此多的好處,這也是普通市民沒有料到的。
其實,最早起源於1998年法國的“世界無車日”,還有一個最大好處,就是培養或者説是喚醒人們心底的環保和節能意識,這是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文明標誌,“無車日”更體現了人類對於現代生活方式的一種反思。所以,在“無車日”裏,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動的“主角”,都應當來參加這個不同尋常的“節日”,這是公民意識和公民責任的具體體現,並讓這種意識和責任深入人心,長存下去。
當然,我們無法通過一個“無車日”來解決所有問題,但人們可以進一步思考如何擺脫目前的困境,直接地説就是如何解決車多路堵的現實問題。有人説有車族應當少開車,依我看,這的確是個方法,但政府部門應該首先做出表率,減少公務用車,這不但能緩解問題,更具有一種示範作用。節能減排環保理念是政府大力提倡的,所以領導們應當像在“無車日”中承諾的那樣,多乘坐公共交通、步行或騎自行車上下班。如此上行下效,領導百姓齊心協力,城市環境才會有大的良性改善。
在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綠色交通的同時,利用“無車日”減少或者限制公車、私車們的出行,進一步提高公民的社會責任意識,最終把環保節能變為一種自覺行動,那麼,城市發展遇到的這一痛苦的“瓶頸”,將會逐步得以改觀和解決。如此看來,僅僅一個“無車日”是不夠的,應該再多一些這樣的好日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