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房子找到新出路
依歷史建築保護條例可賣可租
    2007-09-12    胡雪良    來源:市場報

  杭州老城區和西湖邊,有着不少具有歷史、科學、人文價值,體現城市傳統風貌和地方特色的老房子,如今,這些老房子都將有了新出路。即將&&的《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條例》規定:“鼓勵國內外組織和個人購買或租用歷史建築。”
  杭州目前共有192處歷史建築,這些凝聚了歲月滄桑和人文故事的老房子,這些年正日益吸引着一部分公司、單位和富裕階層購房、租房的目光。
  杭州一家專門從事古建築買賣和租賃的中介公司最近正忙着一單大生意——西湖邊有一幢屬於歷史建築的老別墅,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房主有意出售。有意向的買主是位海外華人,派人來實地看過,還拍了很多照片回去。如果這單生意成交,這幢老別墅會是2005年《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辦法》&&後,杭州第一幢成功買賣的歷史建築。
  對購買、租賃歷史建築,杭州市政府部門是積極鼓勵的。早在2005年,杭州就曾以政府令的形式&&過《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辦法》,也提到“鼓勵國內外組織和個人購買或租用歷史建築”。但這次的《條例》上升到了地方法規的高度,也就是説,政府已進一步明確了“購買、租賃”這種對歷史建築的利用形式和保護形式,並通過法律來保障實施。
  想購買歷史建築,首先就得看房子産權在誰手裏。目前杭州的192處歷史建築,産權絕大多數為公有,真正屬於私人、可以拿出來交易的,數量很少。據業內人士估計,産權私有的老別墅不會超過10幢;另外,在一些成片的歷史建築群裏,譬如思鑫坊、學士坊、源茂裏、湖邊邨,有一些單元墻門屬於私人所有,但這兩者加起來,估計也只在20處左右。

“老房子”賣天價

  南山路中國美院旁有3幢老房子,2002年南山路整治時,連帶産權拍賣,目前都歸私人老闆所有,其中貝尼尼咖啡館以前是中國橋梁大師茅以升的舊居。茅以升的舊居, 2002年拍賣價格為2240萬元。貝尼尼咖啡館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當時拍賣價是2.8萬元/平方米;兩岸咖啡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當時拍賣價為2.7萬元/平方米;恒廬面積最大,將近2000平方米,拍賣價是2萬元/平方米。

購買歷史建築有兩難

  雖然在2005年,杭州就以政府令的形式&&《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辦法》,“鼓勵國內外組織和個人購買或租用歷史建築”。但3年來,購買沒有成交過一單,其中原因,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有兩個:
  第一自然是價格,動輒以“千萬”計,不是一般人吃得消的。 據了解,有意向買杭州老別墅的大多為海外華人,想找個好地方葉落歸根,他們有實力,在價錢上不太計較。
  第二個難是“土地證”問題。由於歷史建築很多是在解放前造的,歷經歲月,很多房子的“土地證”或失效,或已不存在,這給交易帶來很大麻煩,畢竟沒有人想花“千萬”的價錢買幢沒證的房子。
  不過對這個問題業內人士還是持樂觀態度的,他們認為,隨着將來《物權法》的實施,這部分老房子的土地證問題,有關部門會予以考慮並解決,那時,老房子交易的“春天”才算是真正來臨。

買賣有難度 租賃成最佳

  既然買賣有難度,租賃就成了最佳選擇。
  這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在西湖邊求租老房子。靈隱路10號是一家外國建築協會駐中國辦事處;斷橋邊的石函路蔣經國舊居是一家房産公司的會所; 北山路上的抱青別墅今年被一家交通企業租去開了餐館;葛嶺上的張靜江別墅和不遠處的毓秀庵,被一家著名房産企業租了當會所和辦公場所; 菩提精舍也成了一家企業的會所;北山路94號別墅穗廬,成為了省作協開的江南文學館。
  在城區內,東坡路上的民廬,被一家企業租下後開了“翡冷翠”餐廳,生意很好; 東平巷的蔣宅,西泠印社在這開書畫商店。
  這些歷史建築的租期一般都在3年以上,租賃價格依每幢房子的面積、新舊、周圍環境、人文積澱、停車位等不同而不同,可以説是一房一價。像北山路上的菩提精舍,租金200多萬一年,而不遠處的穗廬,租金則為80多萬一年。
  一位在新新飯店租了一層面積約356平方米房子作為私人會所的杭州某房産公司老總,2001年以10年期租約,租下該樓面,租金15萬一年,兩年遞增一次,增幅2%。

不準釘釘子 裝修規矩嚴

  和其他房子不同,承租歷史建築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要嚴格遵守。2005年頒發的《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辦法》中,對歷史建築的修繕利用就有了非常細緻的規定:歷史建築的外部、內部風貌及附屬物,都要在修繕中得到妥善保護,建築色彩、陽&扶手欄杆挂落等花飾、廳門廂房的&階踏步、屋頂屋蓋的檐溝蓋瓦、樓梯位置式樣尺寸、天井廊沿裝飾線腳,都在受保護之列。
  即將&&的《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條例》中規定,如果要改變歷史建築使用性質——譬如改成餐館、商店等,必須先報市規劃部門批准,規劃部門在審批前,還要徵求歷史建築保護辦公室、國土、文物等部門的意見。
  裝修施工前要將設計、施工方案報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辦公室,經同意後,才能開工;如果擅自拆卸、轉讓歷史建築構件,要處以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比如,恒廬裏的潤緣餐館,當時裝修時,想改動一面青磚墻,沒有獲准,最後是在青磚墻上貼了一層木板再做裝飾;連接恒廬前後兩幢建築的連廊(現在是茶館),裝修時被要求——連廊的兩端部分,不準釘一顆釘子。
  除了歷史建築外觀不得擅自改變,戶外廣告也是禁止的。 為做好監督,杭州市文物保護部門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巡查制度,不定期地到歷史建築巡查。
  有專家指出“以前老談保護,可老房子自己不會産出,政府又沒那麼多錢,放在那裏不用,只能白白看著房樑蛀掉。通過租賃或出售,把部分老房子的價值盤活,讓喜愛老房子又有經濟實力的人來使用維修它們,不是一種更好的方法嗎?”
  事實上,許多被出租的歷史建築,的確得到了新生——菩提精舍,以前是作為政府部門的工作用房,出租後,成了會所和餐館,更多人可以走進去領略老建築的精美;現在的恒廬,一部分開闢成了恒廬藝術館,每週一次請名人名家來開設“恒廬講堂”,濃郁的文化氛圍和歷史建築相得益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