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資源型城市發展循環經濟
    2007-09-07    本報記者:郭獻文 葛如江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05年10月,銅陵被列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銅陵有色集團公司被列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企業,這種“雙試點”在全國尚屬首家。 
  以此為契機,銅陵市政府和銅陵有色集團等一大批工業企業,在總結國內外和自身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將發展循環經濟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政策和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全方位地引入企業,為資源型城市和企業加快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嘗試和借鑒。

  有“藥都”之稱的安徽亳州,中藥材産業體系日趨完善。攝影/李健
  安慶石化大力推進循環體系建設,環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攝影/李健
應對環境與資源的挑戰壓力

  隨著經濟的加速發展,銅陵面臨的資源約束日益嚴峻。銅資源作為銅陵的主要礦産資源,目前自有量不足10%,90%以上的銅精礦石需要從國外進口,每年進口量約110萬噸。化肥工業同樣面臨著磷礦資源的制約,銅陵生産磷復肥所需的磷礦大約130萬噸,全部從外地購進。
  更為嚴峻的是,由於化工産業主要依靠礦石的開採與冶煉,銅陵的環境壓力分外突出。
  儘管銅陵全市單位生産總值能耗呈降低趨勢,但與國內及安徽省內其他地方相比,差距仍較明顯。
  “在此壓力下,近幾年銅陵從三個層面加大了推進循環經濟工作力度。”銅陵市發改委副主任方永傑介紹説,一是在區域經濟上推進循環經濟,這是面上推廣;二是在共生企業和産業間發展循環經濟,組織上下游企業開展梯級循環利用工業“三廢”;三是在重點企業間實現相互配套和綜合利用。

發展循環産業鏈提高資源利用率

  銅陵市經過調研論證,對全市産業結構和整個經濟結構進行了重新布局和調整優化,著重通過構建“321型”的循環工業網絡和加快建設濱江、橫港、城山三個循環經濟園區,加速推進資源型經濟轉型。
  濱江循環經濟工業試驗園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分為冶金化工、紡織印染、銅延伸産業、綜合服務四大功能分區。主要是引導具有循環經濟概念的項目集中建設,促進企業生産的縱向橫向耦合,實現能量互補和資源合理高效利用,形成有機的産業鏈結和能源循環,使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市發改委副主任方永傑説,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循環利用,將逐步緩解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減少廢棄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努力實現增産減污。
  以治理工業廢氣為例,銅陵有色公司開展了“全硫利用率工程”,從銅冶煉産生的煙氣制酸,生産硫酸約100萬噸,産值近3億元,硫的利用率從不到50%提高到目前的95%以上。
  為了彌補企業內資源的利用不足,銅陵市開展了跨行業的資源綜合利用。銅陵市鋼鐵廠每年産生的20多萬噸高爐渣,發電廠20多萬噸粉煤灰已成為水泥廠的優質原料,約15萬噸磷石膏增強球成了水泥緩凝劑。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水泥行業利用的固廢就達60萬噸。
  從行業之間的綜合利用逐步發展到區域組團循環利用,使銅陵市的循環經濟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如銅化有機化工公司、安鈉達鈦白粉公司、銅官山化工公司、華興化工公司通過物流、能流和廢水的梯級利用,形成了一個典型的循環經濟工業組團。

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循環經濟成效顯現

  根據《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實施方案》,銅陵市建立了擁有59個項目、總投資達160億元的循環經濟項目庫,並著力推進這些項目的建設,目前大部分項目進展順利。
  記者採訪中看到,隨著循環經濟的逐步推進,銅陵市涌現出一批以“三廢”為資源的“靜脈”産業。如,銅官山化工公司回收六國公司的氟生産氟硅酸鈉;有色設計院試驗工廠專門處理有色冶煉的煙灰,提煉鉛鉍等金屬;金口嶺的選銅設備重選金隆公司的含銅廢渣,提高了銅品位,實現了再利用;綠陽公司生産磷石膏改性增強球和法拉第建材有限公司利用磷石膏生産紙面石膏板等。
  銅陵市由資源型城市發展循環經濟的有益嘗試,成效已初步顯現。2006年,銅陵市全社會能源消費量達到460萬噸標煤,比2005年增長10.1%;單位GDP能耗為2.17噸標準煤/萬元,比2005年下降5.2%,節約能源25萬噸標準煤。如今全市用水循環利用率約90%,2006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72%,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為99%。昔日壓在銅陵市頭上的廢渣、廢灰等“三座大山”變成了“香餑餑”,每年可創經濟效益近10億元。

  相關稿件
安徽汽車業黑馬迭出 2007-09-07
公積金二次貸款大門仍開著,安徽省暫無限制打算 2007-09-06
9月1日起安徽九華山寺廟可免費參觀 2007-09-05
安徽兩百餘億元人民幣編織“交通網” 2007-09-03
安徽黃山丹霞峰“輪休”三年 200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