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9-07 本報記者:汪延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前不久,長虹美菱的500萬冰箱生産基地項目開工建設,使得合肥向建造亞洲最大的製冷産業基地又向前跨越了一步。 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合肥的家電工業再度崛起,已先後吸引了海爾、長虹、三洋、美的、格力、華凌等品牌相繼落戶,合肥已和青島、順德在家電業鼎足而三。2006年,合肥市家電企業生産冰箱455.4萬台,洗衣機415.6萬台,空調185.7萬台,彩電294.7萬台,整個家電業及其配套産業産值達到220億元。 合肥家電業曾經是安徽的名片,從黃山電視到榮事達洗衣機,從美菱冰箱到華凌冰櫃,都曾名噪一時。然而,市場競爭的風風雨雨,使得這些全國聞名的品牌逐步褪色以至消失。 合肥如何重振家電生産基地的雄風?這一次,合肥從産業集群的發展方式中找到了自身的比較優勢。市長吳存榮形象地説,以合肥為圓點,500公里半徑內涵蓋了中國東中部最發達的7省1市,這個區域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蘇州、武漢等城市,而這些城市是以青島和順德為代表的家電生産基地難以輻射到的。 製造業終級的成本競爭是什麼?技術可以獲取,管理可以改善,唯有物流成本是人力不可改變的。因此,安徽臨近目標市場的優勢,對每一個製造業的大品牌來説,都有着難以替代的吸引力。長虹美菱的一位負責人解釋為什麼要在合肥建設全國最大生産基地原因時如此分析。 合肥吸引國內大家電企業紛至沓來的,還有産業配套的優勢,以往家電業的輝煌,留下了完整的産業鏈和配套體系。準備把企業最大的製造基地放在合肥的格力負責人説,到合肥辦廠,不管是白色家電還是黑色家電,只要建個主機廠就行了,幾乎所有配套廠家在安徽都能找得到。 如何把家電産業做大做強?安徽的做法是構築合肥、蕪湖、滁州三市的家電“金三角”,形成相互支撐,各有側重的産業集群。目前,西門子、康佳已在滁州建廠,日立、美的則在蕪湖建立了生産基地,使得蕪湖空調器及壓縮機的産量位居全國前列。 這樣發揮大企業的集聚效應,構建産業特色鮮明、地域特性明顯、産業網絡周密的産業集群,正是安徽經濟結構調整中涌現出來的新現象。 安徽省計劃利用八到十年左右的時間,將以合肥為中心的家電“金三角”建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家電製造基地之一。 合肥市副市長王林建介紹,家電製造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産業,由於競爭激烈,利潤攤薄,為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沿海一些企業都在紛紛進行産業向內地轉移的戰略大調整,這給合肥提供了一個發展家電産業的大好時機。合肥市政府將對家電産業採取傾斜政策,扶持家電産業發展,重點發展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空調等四大主導産品,延伸産業鏈,擴大家電配套産品生産規模,使配套率達到80%。大力發展廚衛、居室及辦公環境等環保、節能型小家電産品。充分發揮合肥的人才、科技和地理優勢,拉動家電産業的升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