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撐起“半邊天”
    2007-08-31    本報記者:賈立君 拉巴次仁    來源:經濟參考報
  “青藏鐵路徹底打破了長期困擾西藏的交通瓶頸,為産業建設創造了基本條件,首先‘火’了西藏旅游業。”西藏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何本雲提及火車進藏一年來的影響這樣説。
  中國國際旅行社代表日前在拉薩召開的“西藏旅游行業慶祝青藏鐵路通車一周年座談會”上介紹,他們2006年接待西藏游的人次比上年增長35%;並且,由於火車消費成本較低,國內游客速增,其業務結構由傳統的入境游客為主向國內游客為主轉變,2007年截至6月中旬,接待的國內游客同比增長300%,如此比例出乎意料。
  記者了解到,旅游業成為青藏鐵路通車以來受益最大的行業,並且迅速躍居西藏“三産龍頭”。統計顯示,西藏2006年接待國內外游客突破2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27.7億元,相當於全區GDP的9.6%,創歷史新高;全年參與旅游經營服務的農牧民達6900多戶、2.9萬人,人均收入達5300多元,同比增長153%。今年前五個月,西藏旅游業“淡季不淡”,共接待海內外旅游者67萬人次,同比增長82.7%,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78.6%,並且産業規模還在迅速擴張。
  自治區旅游局預計,2007年上半年全區接待國內外游客110.3萬人次,同比增長86.3%;實現旅游總收入9.9億元,同比增長92.1%;預計全年接待游客總數將突破300萬人次,2010年有望達到600萬人次。旅游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儘管西藏旅游業火速發展,但一些業內人士&&,由於起步晚、底子薄,産業規劃與管理較為滯後,西藏旅游業尚需細緻規劃,加人才培養,提升服務質量,使高原獨特的旅游資源充分發揮效益。
  眼下,西藏正在着力破解旅游業發展的諸多“軟肋”,尋找“自我定位”,力爭把旅游業培育成主導産業,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此,自治區黨委、政府近日作出《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決定》。計劃在“十一五”期間,以政府投入為主,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改善旅游“硬環境”;加大改革創新力度,轉變觀念、完善體制,提升管理與服務“軟環境”,把西藏建設成為享譽海內外的精品旅游勝地。
  自治區旅游局副局長扎諾説,西藏將引導開發“便於攜帶、又有文化內涵的民族特色旅游紀念品”,還要組織專業劇團、民間藝人,包裝幾&&型晚會出來,給游客奉獻藏域特色的“文化大餐”。
  西藏旅游管理部門的一些幹部&&,西藏旅游系統的“自我定位”將根據寺廟、江河、原始森林、雪域風光、藏域風情等不同的景點,分別賦予其文化內涵,不久,旅游業有望撐起西藏三産“半邊天”。
  相關稿件
西藏實現全區683個鄉鎮"鄉鄉通傳真" 2007-08-23
合作經濟組織助推西藏農牧民實現增産增收 2007-08-17
西藏首批藏醫學博士誕生 2007-08-03
西藏農牧民流行當“老闆” 2007-08-01
西藏電力揭牌 雪域高原"戶戶通電"工程提速 200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