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及青藏鐵路通車,作為西藏支柱産業的礦産業正面臨着如何有效進行礦産資源開發與環保的難題,面對未來,西藏將如何破解這樣的難題呢?
 |
| 國家投入大量資金解決了百萬西藏農牧民飲水安全問題。 | 礦業成投資熱點
西藏作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孕育着豐富的礦産資源。據統計,目前西藏已發現的礦産資源種類達101種,其中17種礦産資源位居我國前九位,發現礦産地1880多處,探明儲量礦床132個,其中鉻、銅、鐵、硼等礦産資源是我國短缺礦種。 由於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的限制,豐富的礦産資源只能“深藏閨中”。青藏鐵路正式通車給西藏礦産開發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西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廳長王保生介紹,鐵路通車一年來,進藏投資礦産資源勘查開發的區內外企業數量明顯增加。中國五礦集團、中國鋁業公司、中信集團、中國化肥集團、格爾木藏格鉀肥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國內大型企業紛紛進藏考察洽談。而這些大型企業進藏參與礦産資源的勘查和開發,使西藏礦産資源勘查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勘查水平和進度開始顯著提高。 去年,西藏地質二隊、格爾木藏格鉀肥有限公司等組建西藏巨龍銅業有限公司,成立當年註冊資本就達1.198億元,投資勘查開發西藏墨竹工卡驅龍銅礦,2006年完成勘查投資8700多萬元,查明銅金屬資源近800萬噸。今年5月,西藏地勘局、那曲地區國資委與中國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一家公司,簽訂了合作開發西藏鄂雅錯鹽湖資源的協議。
立足做大做強
如今,鐵路已經通到“家門口”,區內外投資者開始“窺視”西藏礦産業這塊“肥肉”。 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進一步明確了開發優勢礦産資源的指導思想,積極協調和引進大型企業進藏投資開展礦産資源勘查開發。西藏自治區政府主席向巴平措説,西藏將大力整頓和規範礦業市場,同時也引進有實力的大型企業來西藏投資,促進優勢礦産業做大做強。 “今年我們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立足做大做強,積極穩妥地推進礦産資源開發整合工作,”王保生説,自治區國土資源部門進一步加大了礦産資源開發整合力度,力戒礦産資源開發“散、小、亂”和“遍地開花”的局面。他説:“西藏礦業開發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高起點’、‘高標準’,條件成熟一個開發一個,不搞‘大躍進’,不搞‘有水快流’。” 西藏礦業發展總體目標中明確指出,西藏將力爭使現代化的大中型國有控股礦業公司佔主導地位;建設一批技術起點高、産業規模大、産業延伸性強、國內外市場急需的礦産資源開發項目。重點開發銅、鉛鋅礦、銻、金、鹽湖鋰硼、地熱、礦泉水、鐵礦、水泥灰岩等西藏優勢礦産資源,力爭五到10年內實現礦産年産值72億元-75億元,使礦業真正成為西藏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柱産業。 為了加快這些礦産地的找礦工作,西藏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支持國有大型礦業企業和內地有資質、有實力、有信譽企業投資商業性礦産勘查。另外,西藏還加強了礦業權管理。
保護開發兩手抓
西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近日&&,為加強西藏礦産資源開發與保護,西藏在今年年底全面推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保證金制度,逐步健全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 近年來,西藏加大了礦産資源開發整合力度,做大做強礦産資源開發龍頭企業,同時還加大了整頓和規範礦産資源開發秩序,2005年以整頓申扎縣崩納藏布砂金礦為重點,開展全區砂金礦山整頓;2006年起在全區範圍內禁採砂金。 此外,西藏正從礦産資源勘查階段入手,着力加強礦山環境的恢復治理,建立礦山環境恢復責任機制。按照“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礦山企業必須承擔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責任,保證治理資金和治理措施落實到位。 近年來,自治區政府提出了堅持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可持續開發和有序合理開發的礦産開發的基本要求。西藏“十一五”規劃中,對礦業生産要求“積極引進、採用對環境保護有效的現代先進採礦工藝和技術,堅持高起點、高標準,提高礦産品加工深度和精度,推動現代工業企業的發展。” 西藏自治區政府主席向巴平措説,由於青藏高原生態脆弱,因此,在西藏礦産資源開發中,要堅持環境保護優先原則,堅持高起點、高標準,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