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大省破解經濟窮省困局
依託優勢資源 打造特色産業
    2007-08-17    本報記者:呂雪莉    來源:經濟參考報

金訶藏藥的晾丸生産。攝影/本報記者 侯德強

  青海是一個資源大省,但同時又是一個經濟窮省。近年來,青海省依託自身的優勢資源,借助循環經濟平台,打造特色優勢産業,力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青海的礦産資源儲量潛在總值達17.25萬億,佔全國保有儲量潛在價值的19.2%。人均佔有礦産資源量323.16萬元,名列全國首位,是全國人均水平的40多倍。  
  青海省副省長馬建堂説,青海在全國真正有領先地位的有三大優勢資源:鹽湖資源、水電資源以及依託高原獨特的自然、地理、生態所造就的高原動植物資源。“青海這幾年的發展,無不是依託這些優勢資源成長壯大起來的。”
  青海省境內的“聚寶盆”柴達木盆地內現有的33個鹽湖中,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鎂、鋰鹽、鍶礦、芒硝等的儲量均居全國第一位。青海省水電資源豐富,可開發的大中型水電站裝機容量2314萬千瓦,年發電量913億千瓦時。特別是黃河龍羊峽以下至寺溝峽河段共規劃了13座大中型梯級電站,水流落差大,地質條件好,淹沒損失小,開發成本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0%左右。全長1360公里、總落差1670米的龍羊峽以上河段還可規劃佈置16個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798萬千瓦,開發條件也趨於成熟。
  但青海是一個經濟窮省,2006年青海省的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僅0.3%。人均國民收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2/3。
  “個中關鍵是,資源的文章沒有做足。”馬建堂説。
  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一是盡快摸清資源的家底,目前青海省有90%以上的地質勘察基本還沒有做;二是解決好資源配置散和弱的問題,用市場、法律等手段整合好資源,對增量資源要堅持配置到強勢企業的手裏;三是對拿到資源的優勢企業,要求綜合利用、循環利用資源,打造好油氣化工、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煤化工等産業鏈條。
  目前,在浩瀚的鹽湖之上已矗立起一片嶄新的廠房,這就是鹽湖集團的綜合利用項目,是循環産業鏈條最典型的例子。鹽湖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鉀肥生産基地,其百萬噸鉀肥工程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目前已達到105萬噸的生産能力。鹽湖資源的綜合利用項目方面,萬噸規模的碳酸鋰項目已開工,萬噸氯化鎂、氫氧化鎂項目也將實現産業化,在此基礎上,鹽湖化工還可以和石油化工相結合,形成新的産業鏈。
  豐富的優勢資源也必將形成在全國領先的産業。青海省最具亮點的産業首當其衝是鹽湖産業。目前,鹽湖化工産業在全國獨領風騷,已形成了獨具領先地位的鉀、鋰、鎂、硼酸四大系列。
  首先是鉀肥。目前,鉀肥全國消費量是1000萬噸,2/3靠進口,國産的1/3中98%在青海。
  其次是硼酸(陶瓷製品的添加劑)。中信國安、青海鋰業等企業已形成了3-5萬噸硼酸生産能力,在建的還有5-6萬噸生産能力。目前青海硼酸産量佔全國份額的30-40%,未來3-5年內將達到10萬噸生産能力,屆時將佔全國份額的2/3以上。
  第三、鋰産業。全球範圍鋰的年産量是7萬噸。目前,由中信國安建設的2萬噸碳酸鋰項目,是我國唯一的碳酸鋰項目,同時,鹽湖集團的萬噸碳酸鋰項目也已開工。柴達木盆地無疑將成為我國鋰産業的基地。同時,鎂系列産品也已有數家企業進入産品的中間試驗階段。
  青海省的第二大産業亮點:以水電為基礎的電和高載電行業的發展。水電行業一直是青海經濟的亮點,巧合的是,全國水電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的關鍵點在公伯峽電站;全國水電、火電總共超過1億千瓦的關鍵點在龍羊峽第一台機組。目前,青海水電裝機達到550萬千瓦,還有150萬千瓦的火電,到2010年,全省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
  依託電力優勢,高載電行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最突出的是電解鋁。現全省有100萬噸電解鋁能力,在全國佔第三位。更為可喜的是,在電解鋁基礎上的鋁材深加工發展勢頭很好,鋁板材、鋁型材等發展迅猛。在西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5萬噸的鋁型材加工項目已經開工,項目建設日新月異。
  青海光照強,年光照時間2500-3500小時,且輻射強。青海省已經把太陽能産業作為“十一五”期間將重點培育的新的産業亮點。
  相關稿件
環湖賽:催生商機無限 拉動環青海湖地區發展 2007-07-26
青海拉西瓦水電站山體滑坡確認八人死亡 2007-07-24
環湖賽:讓體育成為青海的創新産業 2007-07-20
青海省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7-07-19
SOHO中國有限公司捐助青海基礎教育 200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