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醞釀爆發式增長
    2007-08-07    付碧蓮    來源:國際金融報

  外資法人銀行“群雄逐鹿”,積極搶佔、爭奪內地市場份額。網點規模的戰略性擴張;業務範圍的積極拓展;專業人才的招兵買馬等等,這些舉措都受到廣泛的關注。

發展速度迅猛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外資銀行累計實現利潤30.5億元,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長42.72%。
  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指出:“在華外資銀行的收入增加主要來自於人民幣零售業務中的高端客戶。在開始階段,由於外資銀行受到網點少等物理條件的限制,會集中發展高端客戶,但是隨着外資銀行在華的發展,以及中國居民經濟收入的提高,外資銀行可能也會向中低端客戶靠近。畢竟這是一個微利的時代,任何有利可圖的領域都不應該放棄。”

網點增設是關鍵

  營業網點少是當下外資銀行發展最大的束縛,而外資銀行為掙脫這一束縛幾乎不遺餘力。
  滙豐銀行(中國)預計在2007年將增設30家新網點;東亞銀行(中國)計劃今年內網點增設至50家,在未來5年內新增網點35個;渣打銀行(中國)計劃在今年年底前網點超過20家;恒生銀行(中國)預計在2008年前的分、支行數將達到30家。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營業網點是銀行的基礎,外資銀行在這三五年內的重點就是要做基礎,增加布局,從而增大自身的影響力。如果網點鋪不開,那麼業務就免談。現在外資銀行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劃,但是現在在網點的數量上還趕不上像浦發、興業等這類的中等銀行,更不用説四大銀行了,所以將來的三五年內網點的鋪設是關鍵。”
  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外資銀行在沿海的大城市幾乎都設立了網點,而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沿海的中等城市,如浙江的台州等地,就我所知有幾家外資銀行已經計劃在台州設點,此外就是中西部的大城市。”

人民幣業務求突破

  除了營業網點的增設,外資銀行在業務品種上不斷創新,陸續地推出新的人民幣理財産品來吸引客戶;同時,各家外資銀行入股、收購國內城市商業銀行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而發行借記卡的審批正在緊張期待中,發行信用卡的申請也將會陸續跟進。
  隨着外資銀行本地化經營戰略的推進,其中資機構和個人的客戶佔比有了比較大的提高。今年5月末,外資銀行的中資機構和個人的存款客戶佔比要比2001年末高出11個百分點,中資機構和個人的貸款客戶佔比也提高了17個百分點。
  “現在外資銀行的人民幣業務主要局限在房貸這一塊,但是外資銀行對於金融産品的創新要比中資銀行快,而且這方面的能力比較強,中資銀行會面臨壓力。此外,外資銀行一旦獨立發行信用卡的話,對中資銀行會産生比較大的衝擊。”潘正彥説。
  對此,陸紅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雖然外資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上有優勢,但是中資銀行同樣有自身的優勢,比如招商銀行經過20年的發展,在服務、管理、風險體系等發展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在外資銀行發展的同時,中資銀行也在不斷的發展,所以中資銀行不用太擔心信用卡業務。”現在中國的信用卡市場呈上升趨勢,在未來的三五年內,中外資銀行在信用卡市場上都會有各自發展的空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