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在俄羅斯的命運變遷
    2007-08-04    趙嘉麟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莫斯科8月4日電 塔拉涅伊斯坎德羅娃接過顧客遞來的一雙中國産的女式帆布運動鞋後有些猶豫,她不敢肯定價簽上的數字是否正確。經過核實後,她將價格輸入收銀機——46盧布,也就是不到2美元!
    作為法國大型連鎖店“歐尚”在莫斯科梁讚大街分店的收銀員,伊斯坎德羅娃和同事們每天都能接觸到標有“中國製造”字樣的商品,小到釣魚竿,大到液晶電視,種類非常多。“只要是質優價廉的東西,總會有人買的,”伊斯坎德羅娃對新華社記者説。
    在俄羅斯,中國貨的命運正經歷着一個歷史的輪迴。蘇聯時代,來自東方鄰國的絲綢、茶葉和熱水瓶,令“社會主義老大哥”讚不絕口。然而,20世紀90年代初,也就是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時間,一些小商販用大包小包扛進俄羅斯的中國商品,質量卻是參差不齊。少數質量低劣的商品敗壞了中國貨的聲譽,一些俄羅斯商店甚至打出“本店不售中國貨”的招牌,以此標榜所售商品的質量。
    而近些年來,情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到首都莫斯科,中國商品在俄羅斯的受歡迎程度正逐步回升,中國貨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在報紙雜誌上,不乏有關“海爾”新款手機的性能介紹;在大街小巷,“長城”越野車一閃而過的身影也時常可見。
    全俄民意研究中心今年上半年發布的調查結果表明,當提到中國時,27%的俄羅斯受訪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國商品。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謝爾蓋齊普拉科夫説,中國向俄羅斯出口産品的結構已從鞋類、服裝等傳統商品為主向機電産品等新的商品類型轉變。
    今年3月底在莫斯科舉辦的中國國家展上,擺放着家電、手機和數碼産品的展&被人群團團圍住,而“中華01號”磁懸浮列車和“神舟6號”載人飛船的模型,更是成了觀眾爭相拍照留念的背景。
    記者當時遇到一位名叫柳德米拉格拉喬娃的俄羅斯女士,她是莫斯科一家公司的經濟師。談到展會上展出的皮鞋時,她説:“這裡的展品款式、做工一點也不比歐洲品牌差,再加上獨特的東方色彩,可以滿足女性擁有一雙與眾不同的皮鞋的心願。”
    格拉喬娃還對記者説:“這次展覽會改變了很多俄羅斯人對中國貨的印象。我希望在俄羅斯市場上能看見更多這樣的中國産品。”
  相關稿件
“中國製造”箱包在法國銷售良好 2007-08-05
商務部:詆毀"中國製造"的實質是貿易保護主義 2007-08-03
倫敦哈姆利玩具店的“中國製造” 2007-08-01
[外國人眼裏的中國製造]中國貨“值得炫耀” 2007-07-30
[外國人眼裏的中國製造]中國産品“哈拉紹” 2007-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