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延安市吳起鎮現場目測,那一堆無縫鋼管足有2000多噸,全部噴塗着倣冒的包鋼標識和其國際認證石油套管(無縫鋼管)編號。 “這個數目太驚人了,整個倉庫裏但凡噴着包鋼標識的全部是假冒的,沒有一根管兒是真包鋼的。”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無縫鋼管廠技術品種質量部部長李曉十分肯定地説。
用戶聯合抵制震驚包鋼
2007年4月,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無縫鋼管廠廠長劉廣亭接到來自銷售部門的報告:陜西延安地區的延長石油集團公司吳起鎮採油二廠鑽井隊因質量問題,聯合抵制使用包鋼的石油套管。 包鋼高層領導震驚了,包鋼生産石油套管有30多年的歷史,質量是信得過的。而且今年又是無縫鋼管廠的“質量品種效益年”,怎麼可能因為産品質量問題被人家聯合抵制? 5月8日,李曉等工作人員來到延長石油集團公司吳起鎮採油廠,對該廠向包鋼石油管提出的質量異議進行調查。 “自己家的孩子自己能不認識嗎?一眼就能看出來那是假冒的。”李曉給《市場報》記者拿出兩張真假“包鋼”無縫鋼管産品照片進行對比:“就不説假冒的是用什麼噴塗的了,它使用的字符和標記方法就是不規範、不正確、不完整的。外行人都能看出來,噴的這個點跟點之間的距離大小也不一樣。” 6月18日,包鋼無縫鋼管廠廠長劉廣亭與包鋼銷售公司有關人員來到延安,找到當地技術監督部門聯合進行檢查,確認堆放在吳起鎮採油二廠倉庫內的産品為假冒包鋼無縫管。 包鋼有關工作人員透露,延安技術監督局曾通過電話告訴他們經檢查認定的假冒包鋼無縫管為1934噸。 劉廣亭回到包頭後,馬上將情況向包鋼高層領導做了匯報。 包鋼總經理司永濤立即召集各有關部門負責人開會,包鋼的打假之路由此展開。 7月3日,包鋼“打假工作組”攜帶包鋼無縫管産品國際標準認證書、商標註冊證、假冒産品鑒定書等相關證明材料,與包頭市技術監督局工作人員一起趕赴延安。
大量假貨驚現市場
延安市技術監督局領導稱,延安技術監督部門已經對假冒包鋼無縫管進行了封存,並與延長石油集團紀委取得&&,決定以此次事件為契機,聯手對該地區石油管及相關物資採購市場進行徹底整頓。 次日,包鋼打假工作人員在延安市技術監督局按照技術監督部門的立案程序辦理了投訴登記和相關手續,隨後趕赴吳起鎮。在沒有當地執法部門人員陪同的情況下,對吳起鎮採油某廠倉庫進行探訪。據包鋼打假工作人員説,他們剛到倉庫門口就發現管理人員與上次來時發生了變化:增加了正式警務人員和看門人員,且對挂有蒙B牌照的車輛(包頭車輛)極為關注。包鋼打假人員沒敢逗留時間太長,繞到倉庫後面山坡上,從堆放在倉庫中間的已確定為假冒無縫管的現場推斷,假冒無縫管並未被查封,仍在使用,且比5月份發現時減少了1/5。隨後,打假人員被趕來的倉庫管理人員蠻橫驅走。 同日,包鋼打假人員與吳起鎮採油廠總部負責設備採購的有關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座談中,側面提出該廠採購的無縫管中有假冒産品,該廠領導也説有所發現,並在6月初就將無縫管等産品的採購調整為採取資格入圍、網上招標的方式,並希望與包鋼這樣信譽好的企業繼續合作。 “那是扛着我們的招牌砸我們的牌子,給包鋼的整體形象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劉廣亭沉痛地説。堆放在吳起採油二廠倉庫內那一堆假冒“黑管兒”,幾乎端掉、搞砸了包鋼在吳起鎮採油二廠、甚至延安地區的飯碗。 “因為付款方式不同,所以去年吳起採油二廠的無縫管是由延安市的代理戶供應進去的,不到2萬噸,價值1.4億元左右。但是今年因為假冒問題,那邊就不要我們的産品了。可是需要説明的一點是,同樣也是延長石油集團公司旗下的定邊採油廠,去年直接由我們包鋼給他們供應産品,他們認為我們産品的質量非常好,去年是1萬噸,今年的訂單增加到了2萬噸。”包鋼銷售部門的郝科長告訴《市場報》記者。
剷除“李鬼”任重道遠
“採用普碳鋼代替合金鋼生産的假冒石油管與包鋼品質優良的石油管僅原材料就有1100元的差價,而成品的差價可達2000元甚至3000元。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吳起鎮採油二廠,看不到的呢?” 包鋼技術質量部副部長梁志剛不無憂慮地告訴《市場報》記者,暴利的驅動決不會使“李鬼”因為一兩次、一兩個部門的打擊而消亡。他們希望當地公安、工商等部門積極配合,共同加入到這一場打擊假冒的戰鬥中來。 現在,包鋼銷售人員和産品鑒定人員仍駐守在延安地區繼續了解當地石油管的使用採購情況以及倣冒包鋼産品的源頭和流通渠道,探查李鬼的“老窩”到底在哪。 |